第一百五十章 我是不是太監,你心裏沒數麼(1 / 2)

1.禦駕親征

朱瞻基先是派人放出風聲,謂薛祿等人率軍討逆,而後率軍從京城出發,禦駕親征。

在經過楊村時,高頭駿馬之上的朱瞻基瞭望了一會兒遠方,回頭對隨從大臣問道:“你們估計朱高煦會有什麼計謀呢?”

有的大臣回答說:“一定會先攻取濟南,作為其巢穴。”

有的則說:“他昔日不肯離開南京,而今必然引兵南下。”

朱瞻基聞言抿唇笑了笑,而後說道:“你們都說得不對。濟南雖近,卻不易攻取,聽說大軍到來,他們也來不及進攻。護衛軍家住樂安,必然內顧,而不肯直趨南京。朱高煦對外誇耀、欺詐,其實內心十分膽怯,遇事多疑而不能決斷。如今他敢謀反,是輕視朕年少新立,眾心未附,不能親征。而彼時如果聽聞是朕率軍親征,便已喪膽,還敢出戰嗎?所以大軍一到即可將他擒獲。”

群臣立刻做恍然大悟,直呼‘皇上聖明’,其實有些人早就將事情看了個通透,不過是給皇上在人前展露的機會罷了。

這邊朱高煦得了線報,說是小皇帝派了薛祿等人前來征討他,高興得露胳膊挽袖子的直幹了三大碗烈酒。

當年靖難的時候,薛祿連人都不敢殺,還是跟著他打了兩場仗之後才小有名氣,如今聽聞他被朱瞻基加封了太子太保,並佩鎮朔大將軍印,看來也是顯赫了。不過他決計不會將他放在眼裏,放眼這整個兒大明朝,要論帶兵打仗,除了他朱高煦再挑不出第二個常勝之家。如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興許能將薛祿拉攏過來,如此不但可以少損失些兵馬,還可以壯大我軍。

如今韋泉良怕朱高煦事敗之後他會被牽連,無奈將整個鐵騎營合盤交出,朱高煦更是如虎添翼,他懷揣著做皇帝的美夢,打算將薛祿帶來的兵馬全部吞下。

於是朱高煦派了自己的親信枚言之前往大明軍中做說客,並讓他帶去了自己的親筆書信,其上先是追憶了一番兩人共同靖難的艱苦歲月,而後又許諾薛祿加官進爵各種優待,最後又學著他爹將‘清君側’那套說辭宣揚了一番,直把自己的壯舉說得與他爹當年一樣義正言辭。

枚言之被請入軍中之後,竟是直接被帶到了皇上的麵前,他眼見皇上手捏著漢王的書信,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隻覺脊背生寒。

“你不是來當說客的?怎麼不說話嗯?”朱瞻基將他二叔的書信放在桌上之後,就自護衛的腰間抽出了大刀,一刀剁下了枚言之的腦袋,“既然你不說話,那麼就永遠都不要開口了。”

薛祿見狀急忙出聲:“皇上,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事情若是傳出去,恐有不妥。”

“你就放出話去,漢王使者欲行刺大軍主將,已被梟首示眾。你當軍中已然被你我肅清,再尋不出旁個二叔的奸細了麼?我此舉是怕有人將我在軍中的消息泄露出去,如此我軍到達的時候,我的出場就不會起到最大的震懾效果了。”朱瞻基言罷輕扯嘴角,並令薛祿給二叔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連夜送了出去,信上說他自己不願追隨孱弱的小皇帝,願意投入漢王麾下。至於來使一事,隻說是為了不引起朝廷的懷疑,不得不將人殺了。

得到密信的朱高煦心中頗為複雜,他因為痛失愛將而惋惜,又因著薛祿如他所願的歸順而雀躍,於是在悲喜交加的心情下並沒有抽出多餘的心思來考慮事情的真假。

繁星自朱高煦起事開始就一直心神難安,她不懂這江山,這天下,隻是打從心底裏覺得王爺這事兒成不了。他是自家男人,她當然指望他好,指望他能達成心願,可是人家是子承父業,名正言順,他這個二叔非得眼氣,還舉兵造反,她總覺得這種逆天而行的作為不會得到善終,於是派人將爹爹送到了遙遠的村落避禍,隻跟王爺說那裏有一口神泉,可祛百病,想讓他爹在那兒住一陣子。

索性王爺也沒有深究,還誇她將家裏事情打點的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她眼見王爺如此執著於那個寶座,每天都與將士討論至深夜,隻能每每在他沉睡的那一兩個時辰裏,靠在他的身側聆聽他的呼吸聲。

她想,縱使最後等待他的是那萬丈深淵,她也要陪在他的身邊……

2.懸掛正妻於牆頭

直到大軍壓境之時,朱高煦安插在大明軍中的奸細才將消息傳出,他得知朱瞻基竟是禦駕親征,才開始倉惶起來。

之後也不知是誰將皇帝禦駕親征的消息傳開了,於是便有人從樂安前來歸附,朱瞻基厚賞他們,並讓他們將他善待他們的事情告知其他人。又寫信給朱高煦說:“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而今六師壓境,漢王你馬上交出首倡謀反之人,朕便可免除你的過失,恩禮如初。不然,一旦被擒,有人會將你看成奇貨,捆綁起來獻給朕的,到那時你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