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將軍(2 / 2)

接下來的工作是接收裝備與人員,但在此之前,還需要參加一個授銜儀式。在戰區司令官的親自主持下

,淩雲和謝軒正式晉級少將;副旅長廖耀鄉,副參謀長關毅授上校銜;孫向武、蔣百韜、唐正以及其餘

幾位營長共同被授予中校軍銜;楊吉曜晉為一等士官長,與另一位一等長黃啟一起,擔任旅級軍士長;

方安保與肖憲升為上尉,朱士實、秦明法、王耀章、夏國良和張柱國從準尉轉成二等士官長,負責營級

軍士長的工作,而那些從現役部隊中調來的其餘軍士官亦得到了相應的肩章。至此,第二十五機械化步

兵師第一裝甲旅終於在實質上正式確立,隻等走完最後的重建之路,即可恢複陸軍王牌的光榮。

二五一裝甲旅恢複番號後不久,海軍陸戰隊和預備役的六個旅也陸續完成編製。考慮到未來戰爭的嚴峻

形勢,戰區司令部特意調集營級及營級以上的軍隊主官,由戰區參謀總長淩宇,為他們講授與共同陣線

軍的作戰思路。

寬長的綜合教室內,淩上將帶起一路輕風,快步走上講台,他環顧一眼底下的學員,講述道:“諸位,

再過不到一年,我們就要與共同陣線軍開戰了。從紙麵上看,對方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我們的質量優

勢似乎彌補不了這個缺口。我弱敵強,很多人都在憂心忡忡,其實,戰爭史上從來不缺以弱勝強的戰例

,人多不代表能打贏。

怎樣才能以弱勝強?這就需要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同時盡量使對方無法運用他的全部實力,扭

轉敵我雙方的強弱對比,以我軍的優勢,打擊敵人的劣處。其實說到底,以弱勝強的最終,還是要以強

勝弱。”

講到這裏,淩宇著重強調道:“我這裏有幾天對敵作戰的原則,諸位務必記牢。第一條原則:永遠在占

據優勢的情況下作戰。大家要注意,強弱並不是比人數,而是比在單位時間內能癱瘓多少敵軍的作戰單

位,比實際的戰場打擊能力。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裏不過上百人,但其在短時間內的打擊能力卻遠超三

萬人編製的陸軍師,這就是一個占據優勢的實際例子。我將這個概念稱為單位時間打擊值,簡稱TSP,

諸位,當你們在準備投入戰鬥時,一定要確保我軍的TSP大於敵軍的TSP,而且這個差距越大越好。

第二條原則當不占據優勢時,設法讓自己取得優勢。我們可以打擊對方的後勤,讓他們的作戰單位無法

正常運作,也可以摧毀敵軍的通信,降低其指揮效率,還可以利用地形、氣象等因素使敵人的作戰單位

不能發揮出全部的能力,這些都是第二規則的具體體現。”

理論說完,淩宇又給出了一個實例:“現在,讓我們用上述理論來分析一下我們即將麵臨的戰爭。按照

最樂觀的估計,等到開戰時,第一戰區的正規軍數量也不會超過十五萬,而共同陣線至少有上百萬武裝

人員,表麵看來,敵我之間實力相差懸殊。但是,”

他的話音突然一轉:“共同陣線的這百萬大軍能一次性地全部投入戰場嗎?我看不能,按照現在的生產

能力和輸送能力,共同陣線維持不了這麼多作戰部隊的補給。其實,我倒是希望他們會愚蠢到一次把這

一百萬軍隊全部投送到戰場,到時候都不用我們去打,這些缺衣少糧的部隊就會先餓死一半。”

台下頓時響起一片哄笑聲,上將帶著幽默的分析將指揮官們的忐忑情緒一掃而空。

等到教室內的笑聲慢慢消散,淩宇繼續分析道:“這樣一來,共同陣線能夠投入戰場的兵力就有限。而

第一戰區又擁有絕對的情報優勢,共同陣線的軍隊還沒走出營門,衛星就會將他們的調動情況傳送給我

們,戰區就可以據此在敵軍將要進攻的地點提前展開部署,甚至可以主動出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每一個旅級戰鬥隊都有強大的火力優勢和情報優勢,哪怕是沒有空軍的對地支援,我們也完全可以在敵

軍還沒反應過來時就破壞掉他們的通信指揮係統,打擊敵軍的支援部隊,殺傷對方的作戰單位。敵人不

能完全發揮他們的實力,而我們卻能將能力發揮到極致,如此說來,反倒是國防軍占據優勢了。”

“總之,”淩上將總結道:“在作戰時,必須全力發揮出我軍的實力,同時盡量削弱敵軍的能力,使他

們無法將優勢發揮出來,這是我們必勝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