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炮擊(2 / 2)

舊勢力……

5月12日23時,位於北線的二五一、零一一和零一二這三個重裝陸軍旅完成最後的檢查工作。地麵作戰

營的主戰坦克與各式戰車沿預定戰線展開進攻態勢,戰鬥航空營的直升機裝滿燃油與彈藥,三個加強火

力營將火炮掛入牽引車輛,隻等12日一過,即可向共線軍發起攻勢。

相比一觸即發的北線,南線戰場要安靜得多。大部分士兵按照日常的作息時間進入睡眠,漫長的防禦陣

地中隻有少量部隊處於執勤狀態,遂行警戒任務。至於部署在西線的兩個模塊旅,更是無所事事,共同

陣線並未在西部地區投入多少兵力,相比重兵雲集的北線和南線,西線的壓力可謂少之又少。

第一戰區在這三條戰線上的部署實屬無奈之舉,盡管已經盡可能地將戰區內的各項資源投入到軍事之中

,但仍然不能充分滿足現代化軍隊天文數字般的物資消耗量。最終,戰區隻能在北線發起高強度攻勢,

而南線與西線不得不實施中強度防禦策略,以集中力量,盡快殲滅集結於河北地區的共同陣線軍,再轉

而對付另外兩個方向上的敵軍。

最後的和平隨著穩步前行的時間漸漸消散,在時鍾的指針移向數字12的一刻,親自指揮北線戰場的謝笠

放下手中的觸摸筆,向不遠處的通信軍士指示道:“藍色風暴,5967。”

“藍色風暴,5967。”接收到司令部傳來的信息,淩雲快速從記憶中調出這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命

令道:“通知各單位,2號方案,0時5分正式開始。”

作戰指示下達的四分多鍾後,早已整裝待發的幻影偵查攻擊直升機與武裝偵察車輛高速衝入兩軍陣前的

緩衝地帶,在戰場掃描儀的協助下逐塊逐塊地搜索可能存在的敵軍。位於高空的黑鳥無人機與大氣層外

的偵察衛星亦全力運轉其裝備的精密傳感器,為作戰部隊提供更廣闊的戰場情報。龐大的數據流在資訊

網路中奔騰不止,預定的進攻區域完全被錯綜複雜卻又井井有條的無線電波所覆蓋,戰場上的一草一木

,盡在數據鏈與傳感器的掌握之中。

緊隨著前突的偵查單位,做為攻擊主力的主戰坦克與步兵戰車交替掩護,在平坦的土地上快速推進。0

時37分,陸軍的主力部隊壓過緩衝區中心線,繼續突向共線軍陣地,後翼尾隨的海軍陸戰隊旅則分出部

分兵力,在緩衝區內狂掘戰壕,猛挖散兵坑,構建野戰防禦工事。

0時46分,旅屬火力營在緩衝區中心線附近展開部署,藏身於旅部的主火控計算機根據偵查單位傳回的

戰場信息和操作人員輸入的指令,以超高的運算速度為每一門炮劃分出轟擊範圍,再經過數據鏈傳送至

火力營的火控係統。

接到打擊指令,全自動營級火控計算機飛速計劃出具體的炮擊方案,再經過控製係統操縱各門榴彈炮的

仰俯角與方位角,以及發射藥的藥包數量和炮彈類型。一俟傳感器探測到的數據與預定的射擊諸元相符

,全自動火控係統立刻引燃炮膛內的發射藥包,將一枚枚75毫米炮彈送入曲線彈道。

在一分鍾之內,借助自動裝填機的幫助,火控係統控製著96門榴彈炮向共線軍的防禦陣地投送了1728發

高爆炮彈。由於D5炸藥的強悍爆炸力,每一枚75mm炮彈,都擁有超過3000平方米的壓製麵積,配合空爆

地爆與相對較近的炮擊距離,共線軍的前沿陣地頓時變成一片火海。

發起攻擊前,明察秋毫的電子偵察早已將敵軍陣地的各個火力點盡收眼底,就連哪裏有人駐守,哪裏無

人站崗都探測得一清二楚。有了如此詳盡的軍事情報,那些自高空中砸下的炮彈猶如精確製導武器般準

確命中了共線軍所在的位置。洶湧的衝擊波、激射的彈片和劇烈的震動在瞬間淹沒了整片陣地,凶猛的

爆炸就像砸雞蛋般輕易摧毀了看似堅固的防禦工事,又用餘波將脆弱的蛋清與蛋黃攪成一團爛泥。

LED屏幕上的紅點接連不斷地消失在猛烈的炮火打擊之中,戰防炮與機槍的碎片自共線軍的陣地內高高

躍起,在空中碰撞一番後重歸地麵。躲在防禦工事內的敵軍已然不成人形,就連藏於防炮洞內的士兵,

也被這場高強度的鋼鐵暴雨震成一堆堆碎裂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