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青花一字擺開在茶幾上,丁教授摘下眼鏡,從隨身的皮包裏拿出老花鏡戴上,挪挪屁股,往前坐了一下,然後慢慢伸出雙手輕輕放在沈遊拿來的那個直徑二十多公分的大海碗上,輕輕摩挲起來,從上到下,沿著碗邊一點一點的摩挲著,就好像在撫摸少女的肌膚一樣輕柔。
沈遊、冷思瑩全都屏住呼吸,眼都不眨的盯著他的動作,小楊林也好奇的看著這一幕,看了一會,發現也沒什麼奇怪的,不由抬頭問道:“師傅,老爺爺在幹嘛?”
他這一問,可把沈遊給問住了,他哪裏會知道這是幹嘛,他又不是瓷器鑒定專家。
這時,丁教授扭頭看了眼小楊林,然後又抬頭看看沈遊、冷思瑩和侯軍,慢慢說道:“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征方麵下手,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古代青花瓷器釉麵用手撫摸,一般像嬰兒的肌膚一樣潤滑。而現代仿古作舊的青花瓷器,用手撫摸,像老人的肌膚一樣幹澀。這樣就可以初步判斷這件瓷器是仿古作舊的還是古代的;”
“那這個是古代的吧?”沈遊急忙問道。
“手摸的感覺是。”丁教授點點頭,然後輕輕捧起海碗,把它翻了過來,“看,這裏……一般來說,元代瓷器底足多露胎而且胎質粗糙;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掛釉,清朝中葉以後則露胎者漸少。但無論任何時代器皿,在圈足的邊緣或口邊露胎之處,大都可以看出火化的特征。如元代瓷胎多粗澀而泛火石紅色,明、清瓷器則比較潔白細膩,很少含有雜質,看不見火石紅色。而這個海碗明顯粗澀且泛火紅色,這說明,這一點上此物可以判定為元青花。”
“啊?真是元青花啊!”冷思瑩驚喜的看著沈遊大叫道。
“嗬嗬,元青花!”沈遊也興奮的點了點頭,雖然之前心中已經認定是元青花,但現在從專家嘴裏聽到,還是不一樣的。
“別急,這隻是從胎質和釉麵來看的,要下結論還早。”丁教授抬頭看看兩人,微微搖搖頭。
“啊?還不一定啊!”冷思瑩有些失望。
沈遊一見,微微一笑,抬手攬著她肩頭,“思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要太過在意了。”
“哦!”冷思瑩答應一聲,點點頭,然後繼續觀看。
丁教授拿著海碗,一邊給眾人解釋,一邊慢慢鑒定,“剛才我們看的是胎質和釉麵,現在我們來看繪畫的流暢,古代的青花繪畫非常流暢自然,動物及任務的繪畫神形兼備,而現代的仿品多數生硬、呆板,不夠流暢,所以這也是鑒定是否仿古作舊的一個重點;”
“你看著碗上的紋飾,是四條遊魚,行筆順滑流暢、栩栩如生,顯然不是作舊之物,還有這下部水草、石頭,整個布局結構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這正是元青花紋飾的最大特點……”
說到這,丁教授自己都有些激動了,釉麵、胎質、紋飾都已經否定了仿古作舊,而紋飾又正是元青花特點,基本可以判定這就是一款從未所聞、從未記錄在案的元青花。
另外元代造型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都相當大。像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裏紅大碗有的口徑能達42cm,這個二十幾公分的雖然小,但也比明清的大多了,這也很符合元青花鈍重稚拙。
至於款識這一點,為什麼丁教授一上來並沒有去就這一方麵進行鑒定呢,因為元代瓷器並無正式的官窯年齡。
由上判斷,丁教授慢慢摘下老花鏡,戴上近視鏡,抬眼從沈遊、冷思瑩、侯軍、小楊林的身上一一掃過,沈遊急忙問道:“怎麼樣?丁教授!”
“咳咳……”丁教授輕輕咳嗽一聲。
冷思瑩馬上起身給他倒了一杯大紅袍,雙手恭敬的端到他手裏,笑盈盈的說道:“丁叔,辛苦年了,先喝口水歇歇,喘口氣再說。”
“對,對,先喝茶喝茶!”沈遊嗬嗬笑道。
丁教授輕輕品了一口,端在手裏,雙眼看向沈遊問道:“沈先生,這件東西是真的--元、青、花,恭喜了!”
“啊?真的?”沈遊激動的喊了一聲。
“啊,真的!”冷思瑩也激動地叫了起來。
侯軍也跟著笑了起來,他這一次來東山省可謂是大獲豐收啊!
先是跟沈遊的結拜,然後是獲得讓侯老爺子返老還童的大還丹,接著今天又得到一件很有可能是元青花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