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全校申請人團入黨的人數增多,申請入團571人,發展團員242人,申請入黨的學生150多人。

8月由師範大學收回。恢複了“師大女附中”原校名。

1965年:12月在學生中發展黨員16人,有49人報名上山下鄉,要求做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一代勞動人民。

1966~1975年:1966年5月~8月國家和人民遇難,女附中被當成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黑樣板,遭到空前浩劫。1966年8月5日,女附中的總支書記卞仲耘遭毒打慘死,小小的女附中,教職工一百多人,而遭打、抄家、勞改竟達幾十人。“文革”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學生上山下鄉,有去東北兵團的,有去山西插隊的,有去陝西插隊的,有去內蒙插隊的,有去河北插隊的,有去京郊插隊的等,總之都到社會的大課堂農村去磨煉,當時學生年齡小的15歲、大的18~19歲。

1968年師大的附中50年的女校曆史已結束,招生工作開始兼收男生。

1972年由區領導改名為北京150中學。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逝世,師生悲痛欲絕,學校黨組織領導全校師生在學校大操場舉行了沉痛的悼念活動,氣氛肅穆,秩序井然,哀樂聲起,會場痛哭。大會後各班又各自舉行了悼念活動,貼出了悼念總理的專欄。

1978年:10月粉碎了“四人幫”,又獲得了新生,開始從區、市範圍內擇優錄取學生。同時又歸屬師大定校名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簡稱為“北京師大實驗中學”。1978年開始進行初中語文教材教法實驗。

1982年:8月實施以德智體為主體,兼施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五育方針,在教學上提出: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揮特長的十六字方針。主要從四個方麵努力工作:①德智體一起抓;②狠抓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基礎課的教改;③抓好理、化、生三門實驗課;④加強課外陣地,發揮特長。

9月開始有數學實驗班。

5月9日是建校65周年,曾在本校任過職的教師的退離休人員、各屆校友約三千多人回到母校與全體在校師生一起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在北樓辦了展覽室,印製了六十五周年紀念冊,中央、市級領導及知名人士:陳雲、譚震林、耿颶、薄一波、姬鵬飛,陳慕華、周楊、劉寧一、周培源、葉聖陶、華羅庚、吳作人、韓作黎、郝人初、張鈺哲、陶強、陳鵝、蔣兆和等為學校校慶寫了題詞和贈言。胡潔清、周思聰、楊秀珍、宋君萬等還為校慶作了畫。

1983年:8月開始《中學德育大綱》的研究和實驗,被國家教委確定為《中學德育大綱》實驗校。

1978~1983年工作重點建立製定了“教職員行為規範;教學常規;教師職責;教研組長職責;關於考試”的若幹規定等16個文件,並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豐富、修改完善,現已編輯“實驗中學教師須知”全校教師人手一冊,從而使教學工作步入正軌,具有自己的特色。

1984年:9月開始按照以“課內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新的課程體係進行課程改革和實驗。至今已進行了10年的改革實驗,初中語文教材教法的實驗從1978年至今已有16年,經過問卷調查及畢業生追蹤調查統計約有90%以上學生讚成使用自編語文教材。

1986年:9月成立了校教職工代表大會,並在1986年9月15日~27日召開了首屆教代會,並在此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學校五年規劃(1986.9~1991.7)目標:建成全國一流、有國際影響的重點中學和高水平的教育改革實驗基地,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國富民強,為艱苦奮鬥而獻身的精神,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的一代新人。學校的模式,實施校長負責製、教職工代表製和教職工聘任製,建立“以課內為基礎、課內外有機結合”的教學體係。建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學生教育管理體係。建立“教育教學為主、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相結合”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