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人都是顧家的,因為家庭就是女人的全部。而男人,除了家庭還有事業。
這或許跟自古以來的文化傳承有關,就像女人用男人的錢天經地義,而男人用女人的錢就是小白臉。
無可否認,每個人都不是為自己活著。外因的種種也總是引導著我們思想的改變。都說男女平等,可平等了這麼多年,最終卻還是沒有實現絕對的平等。
所以,女人顧家無可置疑。這是天性注定的。
楊溯的姑婆就是一個很顧家的人,或許對他們這一代的老人來說,不僅僅是顧家,顧的是那一份源於血緣上的親近。
每個周末,楊溯跟楊斌都會在姑父家裏吃飯。這即是姑婆的要求,也是楊溯兩人改善夥食的機會。
對於兩人來說,錢總是不夠用的。有著這麼一個機會總比沒有要好,就算吃飯的時候總會被嚴肅的姑父講上半天的思想教育課。
相對於楊斌,楊溯倒是能夠坦然接受。了不起也就是左耳進右耳出,至少表麵上還是一副全神貫注的神態。因為他能明白姑父是為了他好,否則鹹吃蘿卜淡操心的說這些幹嘛?就算他以後真的出息了,他姑父也得不到他的半分好,又何必多此一舉的得罪人?可有些事情並不是你明白就能夠去改變的。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一個人要想做到根本上的改變是很困難的,除非發生了什麼讓他精神上有著劇烈碰撞的事情。
而精神上的碰撞,或者說感悟,並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得到的。它講究的是一個機緣,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都是碌碌無為的過完這一輩子?
就像那個放羊人的故事:放羊賺錢,賺錢娶老婆,娶老婆生娃,生娃放羊。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循環卻是隨處可見。就像主導中國思想的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傳宗接代,也是每個男人生下來就注定背負的責任。
對於姑婆的敬愛,楊溯跟楊斌都是發自內心的。或許楊斌隻是因為姑婆的所作所為,可楊溯,更多的,是從姑婆身上感受到的,跟楊父一樣的那種源於封建傳統的血緣至親的珍惜。
姑婆有著炒股的習慣,而每次姑婆拉著楊溯、楊斌閑聊的時候,旁邊的電腦上,就有著一副曲線圖閃爍著。每當那幅圖有著明顯的變化時,姑婆就會潛意識的看上一眼,然後又繼續對楊溯兩人聊著他們爺爺輩的十三子妹情。
楊溯的爺爺是老大,而楊溯的姑婆就是最小的十三妹。或許就是因為從小受到哥哥姐姐們的關愛,又加上年輕時就隨著楊溯的姑父出走外地,所以更加的珍惜這種源於血緣上的親情。
而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生活閱曆。而楊溯,一直到了而立之年才隱隱有所明白父親的這種思想。或者說是信念。隻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堅持,而隨著每個人的生活閱曆不同,這種堅持中又往往有著獨屬於自己的特點。
每次離開姑婆家,楊溯總會潛意識的看一眼那電腦上的曲線圖。或許這種新鮮事物讓楊溯有著十足的好奇感,可就如同這漢城一樣,好奇過後,楊溯本質上還是無法接受這些過於虛幻的東西。反倒是這承載曲線圖的電腦,倒是跟楊溯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
二零零四年的最後一天,楊溯是在網吧度過的。當時的他,正在進行一場場麵壯觀的攻城戰。
所謂的攻城戰,也就是傳奇裏麵的沙巴克城主戰。而楊溯之所以玩上傳奇,除了楊斌幾人的鼓動外,還是因為現實世界中太過空虛無聊。而在這種空虛無聊中,楊溯能夠清晰的感受到那種一點點墮落的氛圍。這一點,即使沉迷在小說中,即使有著顏玫、晴嵐的陪聊,也無法讓他忘懷。猶如被水侵濕的紙,慢慢的,一張一張的蓋在臉上,那一點點增強的窒息,直至最後的絕望,即使絕望還遠遠沒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