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什麼及其作用
貨幣,我們每天都在與它打交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多嗎?貨幣到底是什麼?是什麼讓它成為人人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它在現代社會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貨幣,俗稱“錢”,主要是指一種作為交換媒介的一般等價物,是金融活動的基礎。沒有貨幣,就談不上金融運作。貨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普通又最神奇的東西了!自從貨幣誕生以來,它似乎就是“無冕之王”。
世界上最早充當貨幣的是貝殼
世界上最早充當貨幣的,是大約在夏代開始使用的一種海生的、帶有槽齒的貝殼,叫做“貨貝”,也稱“齒貝”,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
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選擇貝殼當貨幣呢?原來,在當時生產條件十分落後的情況下,海貝的采集及運輸都十分困難,所以在夏、商時期的中原地區,海貝是較罕見的,常常被君主作為賞賜、饋贈之用,變成了財富的象征,成了我國最早、最原始的貨幣。
“貝”曾是奴隸主財富的體現。《說文·貝部》:“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1976年在河南安陽,人們在發掘商代婦好墓時,在墓主周圍發現了17個慘遭殺害的殉葬奴隸,還有多達近7000枚的海貝殼。可見,貝在當時已和奴隸一樣,都是奴隸主財富的體現。
貨幣的作用
西晉文學家魯褒曾經寫了一篇《錢神論》,把錢說成無所不能的神,說錢“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有錢可使鬼”。我們反對拜金主義,但也必須承認貨幣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貨幣是一把尺子。買賣雙方是建立在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的,誰也不願意用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去換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那麼,怎麼衡量雙方交換的物品是價值相等的呢?靠的就是貨幣這把尺子。遠古時代,人們願意用一把斧頭換一頭山羊,就是因為用貨幣這把尺子去量時,一把斧頭和一頭山羊的價值是相等的。現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貨幣的價值尺度功能隨處可見。走進商場,琳琅滿目的商品各有標價,一目了然,這就是貨幣的價值尺度功能在起作用。
貨幣還是買賣的橋梁,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在商品交換中,貨幣不停地流通,以實現不斷的交換。
貨幣具有儲存的功能。貨幣是一種財富,貪婪的人類為了這種財富每天東奔西跑,甚至不擇手段。貨幣能從商品貨幣很快過渡到金屬貨幣,就是因為小羊、小豬們不好儲存。而金屬貨幣有此優勢。經常有人從地裏挖到金條、銀元等,就是以前的祖先為了儲存財富而埋入的貨幣。
貨幣還可以作為支付工具使用。在放債還債、支付工資以及繳納稅款等場合,貨幣就起著這種作用。
除了以上四種作用,貨幣還承擔著世界貨幣的職能。如今國際貿易日益頻繁,這些交易同樣需要貨幣作為媒介,貨幣此時就發揮了世界貨幣的作用。當然,能夠充當世界貨幣的,自然是實力比較強、經濟繁榮穩定的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比如美元、歐元等等。
貨幣自身也有價格嗎
我們在生活中都經曆過這樣的場景:把100元錢存到銀行裏,一年後去取的時候銀行可能給我們110元錢。這個多出來的錢就是這100元錢“生”出來的錢,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利息。
其實,貨幣也是一種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有其自身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是利率。那麼,作為貨幣價格的利率是根據什麼確定的呢?
作為商品,其價格的基本決定因素是市場供求關係,貨幣的價格也不例外。同時,利率水平還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譬如,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貸款期限、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通貨膨脹以及政策因素等。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是某銀行信貸部門的經理,有一個人來要求貸款,你認為這個利率應該怎樣確定才合理呢?
很明顯,你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人的還款能力怎麼樣,即他以後能不能按時還款。此時,你就要對他進行詳細的考察。首先,這個人借錢做什麼,有沒有把握賺錢還款。其次,這個人的品質怎麼樣,有沒有賴過賬。以上這些都是貸款風險,依據你的調查,如果貸款風險小,利率就稍微低一點;如果風險大,利率就稍微高一點。
其次,你還要考慮借款期限的問題。一般來說,借款期限的長短跟利率的高低有很大關係。借款期限越長,利率就越高;借款期限越短,利率就越低。
除了以上兩方麵,你還要考慮到市場的供求關係。如果願意提供貸款的銀行很多,你隻能壓低利率;如果很少,你就可以抬高利率。
在全球經濟聯係越來越緊密的今天,一國的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受到別國利率水平的影響。
由此看來,貨幣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到方方麵麵因素的影響,而相關金融機構要做的就是如何將反映貨幣價格的利率控製在一個合適的水平上。
什麼是貨幣含金量
我們在電視上或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韓國的一碗麵條就要幾萬韓元,而中國的一碗麵條最貴也就幾十元。為什麼貨幣的購買力會相差這麼遠呢?這就涉及貨幣含金量。
貨幣的含金量,簡稱含金量,是指一個國家通過立法程序對本位幣規定的所含的純金量,通常用“克”來表示。貨幣的含金量是以國際購買力來決定的,受到該貨幣發行國經濟狀況和所創造出來的財富與所發行貨幣多少的比例影響。
某個國家的黃金儲備較多而發行的貨幣較少,我們稱這種貨幣的含金量較高,幣值亦較高。反之,某個國家的黃金儲備較少而發行的貨幣較多,我們稱這種貨幣的含金量較低,幣值亦較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是一碗麵條,在韓國要幾萬韓元,而在中國隻要幾元人民幣。就是因為中國貨幣的含金量要高一些,購買力強一些。
貨幣含金量的確立與金本位製有很大的關係。在實行金本位製時,1英鎊的含金量是7.32238克朗(純金),1美元的含金量是1.50463克(純金),也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的4.8665倍,故1英鎊=4.8665美元。以此類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國經濟情況的變化很大。原來貧窮的國家變得富有,原來富有的國家遜色了。衡量某一種貨幣價值的尺度不再局限於這種貨幣的含金量。必須結合該國家的經濟實力、通貨膨脹情況、利率高低、政治狀況以及市場對該種貨幣的供求關係而定。
貨幣升值貶值為哪般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人民幣又升值了!”“美元又貶值了!”那麼,你知道貨幣的升值貶值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對於貨幣的升值和貶值,最直觀的例子可能就是解放前的中國貨幣。1937年,抗日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在國民黨統治區,人們用100元法幣(國民政府發行的紙幣)可以購買兩頭黃牛;1938年,隻能買一頭黃牛;1939年,隻能買一頭豬;1941年,可以買一袋麵粉;1943年,能買一隻雞;1945年,能買兩個雞蛋;1946年,隻能買六分之一塊固本牌肥皂;1947年,隻能買一粒煤球;1948年,隻能買0.002416兩大米;1949年5月,這100法幣隻能買0.000000245粒大米。
貨幣升值指一國通過增加它的貨幣含金量從而提高其貨幣對黃金或外國貨幣的比價。貨幣升值一般用於表明該國貨幣信用堅挺,意味著它在國內的購買力和國際金融市場地位的提高。在現代,貨幣升值則成為在世界性金融貨幣危機中,為阻止外幣的大量流入從而造成本國貨幣迅速貶值而被迫采取的一種應急措施。由於貨幣升值會帶來減少出口,削弱本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競爭力和增加進口,影響本國商品內銷等後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國家一般都不願意本國貨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