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借款X品質X機器(2 / 2)

蔡英武微笑地抬了抬手,示意張捷和先講,曾清平直視張捷和,傾聽他發言。

張捷和點頭答道:“主要還是那三個老問題。第一,因為茶園昨歲秋天才從雷家購置過來,鮮葉從昨天才開始正式采摘,磚茶所用幾種麵、裏茶鮮葉,要到今年秋天方能采齊;而原來雷家遺留的茶葉和外廠收購的茶葉渥堆發酵時的翻堆火候和茶葉水分均為欠缺,色香味並沒有達到上佳的程度,還不能讓我滿意。第二,土製蒸鍋效率低下,不但要多人來侍侯,而且火候較難掌控;又需要大量柴火,一遇落雨天柴火濕潤,開蒸時房前屋後烏煙瘴氣,凡此二者常常影響茶葉的香味。幾年前漢口的順豐、阜昌等俄商茶廠使用的蒸氣機,一則燒煤,易於囤積,發熱又快又好;二則機械內火候更容易掌控,更容易保持茶葉原有的香味。第三,土製磚壓機機械雖簡單,但操作複雜,每次需要至少四人相互配合壓下、抬起粗粗的杠杆手柄來壓製磚茶,那場麵被見過的俄人譏笑為馬戲團表演,而且效率既低,壓製不實,廢品又多。漢口俄廠使用的水力磚壓機,操作既簡單,每台產量還比我們多兩成半,而廢品竟僅為我們的兩成之少。總之,如繼續沿用土法製磚,則後麵這兩個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依然還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

曾清平點點頭,直視蔡英武說道:“以這樣的磚茶品質,隻怕我們手頭中小俄商的訂單不久也會轉到阜昌、順豐手裏了。價格我們不比他們便宜,品質又差,味道也次,效率又低,廢品也多,稅、厘年年上漲,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利潤比俄廠低了許多,幾乎每一項都不如俄廠。我們現在唯一的優勢在於,以晉商為代表的清商老祖宗們,百數十年裏不斷遠赴恰克圖創下的‘川’字標,俄、蒙老百姓手一摸到這凹出的‘川’字“三道杠”就笑逐顏開解囊買茶,俄廠短時間內還無法改變他們這一飲茶習慣而已。如果若幹些年後,他們中有人發現俄廠產的‘火車頭’、‘牌坊’等標的磚茶,味道比‘川’字的好,茶磚壓製得又緊實又不容易散裂,一傳十,十傳百,他們是完全有可能改變舊習慣,轉而養成飲用俄標磚茶的新習慣,隻怕那時我們都得回家賣白薯了。”

蔡英武點頭稱是,無奈地說道:“這批磚茶雖然品質有待提高,但是如果不交貨的話,光賠給俄商的賠償金都得幾千兩,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信譽。所以是我做主同意交貨的,不過我也實在沒輒了,不交這些又無茶可交。就這些磚茶,都是千挑萬選過的,太次的都留下來賣給散商。至於蒸氣機和水壓機的問題,恐怕不是我們一時半會能解決得了的。一則資金耗費巨萬,這兩樣機器從歐洲一路運過來,就是紙糊的怕也值個萬把兩銀子,還別說是兩樣精密機器。恐怕大東家和二東家都不會同意,不光他們,目前來看,羊樓峒恐怕也還沒有哪家大清茶行能承受得了的。二則不能光來機器,還得有會開機器的人。如果請數位洋機師,每月工食銀隻怕沒有一千,也要五百。如果要派自己人去外國學習,隻怕要三五年才有小成,一來遠水解不了近渴,二來衣食住行學雜費花銷必不會少,三來萬一學成不歸留於外國得不償失。”

曾清平屢屢點頭,沉思片刻說道:“嗯,你說得有道理。假若有朝一日我大清也能製造這些機器,培養出能開機器的人,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就真的不再是問題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象英、法、俄等列強一樣有一個全力支持和配合商人,急商人之所急,想商人之所想,精誠團結、孔武有力的朝廷就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了。一則,可以引進各種急需的機器;二則,可以引進製造機器的技術;三則,可以派留學生遠涉重洋學習製造技術及使用、保養等技術;四則,可以延聘洋人機師到大清傳授這些技術。凡此四項,我輩無憂矣!”

張捷和搖頭說道:“可惜朝廷除了收我們商人的稅、捐外,對我們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更別提是支持和配合。如今的製台李大人也並不象其弟中堂李大人那樣支持洋務,對商人也沒有實際的幫助和提攜。若不是大東家和製台大人私交不錯,恐怕我們茶行的厘捐等雜費不可能減三成的。現在別的茶行還不知道這事,不然捅上去了可要鬧騰一番了。假若以後湖廣出個全力支持洋務、提攜商務的總督大人,必然可以向朝廷促成引進機器及機師之事,而今咱們隻能是拭目以待了。”

曾清平聞言歎道:“話雖如此,隻怕再過個十幾二十年,即便碰到了好總督,我們三人也已經韶華不再,早已解甲歸田、采菊東蘺了。”

蔡英武笑道:“曾總辦講笑了。你年未逾三十,即使再過二十年,也仍不惑之年,尚未及知天命,何談解甲歸田?魏武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們三人呀,不到七老八十,別談退隱山林的話了!嗬嗬!”

曾清平、張捷和聞言也哈哈大笑,爽朗的笑聲穿出茶行,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