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變茶X琉球X緝捕(一)(2 / 2)

突然間朱勝文恍然大悟,原來前些天之所以從北到南下雪,是因為老天爺在為林世功和琉球鳴不平。圍觀群眾並不了解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聽得頗有些雲裏霧裏,但如按賀雨濂所說,確實李中堂的拖字訣存在很大問題,幾乎等同於默認日本占領。因此,都顯得有些義憤填膺,振臂一呼者不在少數。

賀雨濂繼續講道:“四年前,林世功即以陳情通事的身份隨同秘使向德宏、都通事蔡大鼎等,一行十九人剃發易服,躲過倭人的暗探,來到福州,將尚泰王的秘密書信轉交給閩浙總督何璟,並由何璟輾轉送達朝廷。但朝廷並未作出任何回複,置之不理,任憑倭人魚肉琉球。昨歲倭國‘廢藩置縣’,滅亡琉球,琉球尚泰王及世子尚典被押往倭國東京都,臨行時去密信催促向德宏、林世功等人立即趕赴京師和天津,向朝廷及李鴻章求援,要求朝廷積極與倭方交涉。最後朝廷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包括衝繩群島歸還琉球,恢複尚泰的王位;將宮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島劃歸中國,將包括奄美大島在內的五島劃歸倭方。

不過,被倭國公使宍戶璣(宍同肉,1829年4月18日-1901年10月1日。日本長州藩藩士、政治家。原名山縣半藏。)拒絕,連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問大清和日本進行斡旋,也無功而返。今年初,李鴻章與倭國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預先會麵,竹添提出分島改約案,即承認倭國占據琉球,將宮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島劃歸大清,以其地立琉球王族為王。李鴻章認為可行,並覆函總理衙門。可是,等總理衙門再次與倭方公使宍戶璣談判時,日方拒絕向朝廷引渡尚泰,並暗示朝廷可以立向德宏為王。李鴻章詢問向德宏此案是否可行,向德宏稱‘八重山、宮古二島土產貧瘠,不能自立,尤割南島,另立監國,斷斷不可行’,又伏地大哭不起。於是李鴻章上書朝廷,建議幹脆一拖了事。”

“堂堂大清屬國,在被倭國劫掠數年、繼而滅亡之後,朝廷竟然仍能坐視不顧!則我大清天朝威嚴何在?上國信譽何在?更何況割肉飼鷹,今日得飽,明日又餓,鷹皆有足?豈不知倭國占琉球之舉別有深意?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倭人此舉,乃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前朝萬曆年間,倭酋豐臣秀吉向朝鮮‘假道’伐明,被拒後發兵十五萬攻打朝鮮,除義州外幾乎攻其全境,大明屬國朝鮮幾近亡國。關鍵時刻,萬曆帝毅然決然地發兵數萬援朝,何也?一則,朝鮮既為我大明屬國,猶如父子,皆有子挨打而父不出頭之理?二則,唇亡齒寒也。昔日晉國借道於虞國以伐虢國,虞國不但同意借道,還出兵協助。結果,師還,晉國偷襲並滅亡了虞國。

倭人亡我之心不死,一旦任由朝鮮被攻滅,那倭人下一個目標一定會是大明。明、朝聯軍步、水師最終一舉收複平壤、開城、京城漢陽(即漢城,今韓國首都首爾市),焚毀敵艦無算,將倭人一步步打退至南部數城。直至倭酋秀吉病死,倭兵方才全線撤退。經此一戰,倭寇近三百年不敢再犯我天威。大明雖亡,但換來的是卻我大清兩百多年平安。而今,倭人欺我無遠洋鐵艦,吞並我琉球,我大清既不戰,也不和,如同無賴小兒一拖到底。如此示弱,則他日倭人必犯我台灣、瓊州、遼東、朝鮮、安南,屆時將如之奈何?一旦再並吞掉我大清諸藩,則倭國貪蛇欲吞象,早晚必和我大清兵戎相見,那時又將如之奈何?”

這一番話,這一番問,真如醍醐灌頂,澆得朱勝文、蔡諧成、曾明順、羅如林、黃邐、金玉琳等圍觀人等一個激靈,均無言以對,一片靜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