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經濟真的不難理解,它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基於樸素的社會常識。
經濟的發展有它的曆史脈絡,就像一棵大樹,先有根,再有樹幹,然後有樹枝,最後才有樹葉。如果我們從“根”到“莖”到“枝”地了解經濟,就顯得淺顯易懂。至於“葉子”,那隻是數學的精細化過程,非專業人員沒有必要了解。好比我們大體都知道各種食物的營養高低就足以健康地生活,沒有必要精確地知道每一種食物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卡路裏含量。
為什麼經濟總是給人一種難懂的感覺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介紹方式本末倒置。傳統的圖書和教材在介紹經濟的時候,總是從經濟大樹的“葉子”開始,它們數量龐大,相互疊加錯落,使得普通人很難透過茂密的葉子發現經濟的脈絡,當然也不了解相鄰兩片樹葉究竟是什麼關係;而且,過多的理論公式、圖表和曲線讓經濟變得索然無味。因此,經濟總是戴著龐雜、深邃、模糊、神秘的麵紗出現在眾人的麵前,使人望而卻步。
第二,缺乏通俗表達的考慮。很多專家像庸俗詩人喜歡用典故一樣,滿嘴專業術語,用艱澀難懂的語言,敘述一些顯而易見的道理,目的不過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
第三,根本就沒想讓你明白。有的專家是在故意製造複雜,目的就是為了欺擾聽眾,讓廣大群眾欣然接受某些不合理的現實。因此,大家才有“經濟亂象叢生”的感覺。
本書大部分內容是我的演講手稿。因為聽眾極少有經濟專業背景,因此,我盡量避免用專業術語、公式或圖表,介紹原本平實的經濟知識。在分享過程中,仍有部分章節我至今沒有想好如何用足夠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如果影響了您的閱讀,過錯在我。本書不是專業教材,因而省去了很多與老百姓關係不大的概念。書中也有部分我個人的看法和理解,如果您認為有不當之處,期待著與您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