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飛黃騰達(3)(1 / 2)

進入侍從室之初,張治中曾為爭奪情報組組長一職,一下子保薦了4員大將;但一年後,竟連一個安徽籍的同鄉,都不敢向情報組引進。可見,一年前的那次情報組組長爭奪戰,在張治中的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日子在一天天地流逝,張、唐之間的關係也在一天天加深。

不久,傳來了唐縱將再次外放的消息,張治中已經多少有點舍不得了。原軍委會戰幹團教育長桂永清調任駐德國使館武官。桂氏是策劃“綦江事件”的主犯,以迫害青年學生著名,是一個雙手沾滿學生鮮血的法西斯劊子手。但是,這家夥在國內被免官後,居然可以跑到國外任職,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異地做官”了。

然而,桂永清奉派新職後,頗不樂於行。這道理是不難想通的,當時,桂已爬到中將軍長的高位,隻要繼續留在國內,熬它一兩年,集團軍總司令一職,想來是不難到手的。可是,一旦外放到駐外使館,地位雖然風光,然就官職而言,不免是一個冷灶,升遷是無望了。因此,桂氏遲遲不肯動身。

作為侍從室情報主管,唐縱對駐外使館武官的工作,負有情報指導責任。據此,唐縱往訪桂永清,剖析大勢,曉以大義,促其成行。談話中,唐縱乃將中德邦交之轉機,緬甸之封鎖問題,日德之分裂問題,德蘇之猜忌問題,以及德國對遠東之欲望……加以分析,並勸其早日起程,抓住機會,即大有可為。“如果讓日本再度與德國親善成功,則坐失機會,大為可惜。”

這個場麵,讓桂永清很有點尷尬,也很有點怨恨。就資曆而言,桂永清出身黃埔一期,唐出身黃埔六期。在唐的麵前,桂稱得上是“老英雄”;就所負責任而言,唐是蔣的情報主管,桂僅僅是一個駐外使館武官,唐是桂的上級領導。因此,麵對後生小子唐縱的這一番“革命高調”,桂永清盡管反感,但不得不“亦以為然”。

隻是,桂永清畢竟不是一塊嫩豆腐,一個轉身,心生一計:你唐縱不是曾任駐德使館副武官嗎!駐德使館武官既然如此重要,索性就邀你同行,“陪綁”一次吧。出了侍從室,桂永清當即謁蔣,保薦唐出任駐德使館副武官。桂永清的請求,當場得蔣首肯。

桂永清這一手,不但惡毒至極,而且大出唐縱的意料。雖然,由近侍之臣外放駐外使館,可以支領雙薪,這當然是改善物質生活的一個機會;但是,“建功立業,則非國內努力不行。”

唐縱與桂永清的想法,可見是“英雄所見略同”了。況且,唐縱很清楚:“桂武官保我為駐德副武官,其意原不誠,我自知之,我何必去。”

與此同時,唐縱找到張治中,報告奉派赴德近事,並表示不願出國。張治中聽了,當即表態:願向委座報告,將唐縱繼續留在侍從室服務。

唐縱辭別張治中不久,張治中即著人送來一信,內附他與陳布雷商定的簽呈稿,內稱:唐組長任第六組工作,頗稱得力,現當時局緊張之秋,整理情報,不便劇易生手,請另行圈一人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