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常稀是個鳳京道北高郡陳縣很普通的隸民,即使他識些字依舊是隸民,有文化的奴隸。大約千年前現任大王孤絕的父親人絕王剛剛即位的時候,百裏世家因為參與造反被大王罰沒了官位,全族貶為隸民分開遷徙到鳳京道各地編為耕隸。
百裏長稀屬於當時主脈的後代,現在一家八口母親、妻子、自己還有年紀不一的三兒二女。父輩的時候每丁一年至少上交四石糧,然後可以留口糧男丁兩石五鬥,老弱女人向下取整。
這些年賦稅越來越高,一丁增加到十石,全家每年累死累活勉強完成,口糧統一每人一石五鬥。百裏長稀越來越感覺日子要過不下去,最近都在考慮是不是也要選最後一條路了,逃籍。
千元世界田地和重量單位都用石(dan)計數。一(石)田,左右垂直走二十四步近三十米就是九百平方,比畝多三分之一。
做重量單位時一石分十鬥,一鬥十斤一石就是百斤,米和斤與冥絕穿越前的世界相同,這也算是世界的奇妙之處。這裏有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有些冥絕都沒見過,就像仙履半島主要的農作物稗粟。
稗粟是種生命力很強的農作物,旱澇的耐性都很強。舉例來說,隻要種子發芽,不澆一滴水或者一直泡在水裏它都能活下來並產出糧食。沒有十全十美的莊稼,稗粟的產量相當低,管理到位一石下田可產一石糧,上田則可以達到四到六倍。
稗粟又分大種和小種,大種當年晚秋或入冬耕種次年春夏可收,小種隻能夏時種植當年秋天收割,前者是越冬作物周期長口感和產量好,後者雖然周期短口感相對差些,產量倒是和大種差不多。以家庭為單位,老弱平均一個隸民可有效種植二到五田,人均糧產五到十石上下。
雖然絕仙王朝的青銅冶煉已經達到巔峰可以媲美商周,冶鐵也處於起步階段,但是由於產地和產量的原因,無法普及到農業生產中。
鳳京道周圍擴展到半島全部農業基本是手工和石器。蓄力耕牛也屬於半軍用管製物資,不到萬不得已,地方縣治和軍隊不會允許把牛‘浪費’到農業上。什麼是萬不得已呢,大型的天災或人禍會對農業產生不良影響造成影響,也許會損害到治地賦稅官員政績的時候。
奴隸社會,身為隸民相比牲口不值錢,以人做牛人力拉犁。真不知道某些的人是怎麼想的,原始社會更落後更艱難,吃不飽的人人平等有什麼用,鼓吹回到原始氏族製度沒意思。百裏常稀名字蘊藏地可不是每天拉稀的意思,而是即使是稀飯也希望能每天吃飽,即使隻能飽腹一時,也比吃都吃不飽好。
鳳京道隸民生活艱苦到這種程度,距離民亂或許一步之遙,東西周多少天子退位始於民亂。百裏常稀會發愁,三個兒子都已經被人鼓動天天勸自己帶上一家人做逃民,逃到外麵生活怎麼好。
真的好麼?弄不好就是滿地滾葫蘆的腦袋。百裏長稀是個孝順的人,母親已經年紀很老了,能受得了折騰嗎,可總這樣加賦也不是個辦法。
百裏長稀告訴兒子:“再過些日子就是秋收,如果還加賦,日子真沒奔頭。我就背著你們奶奶帶著這一季秋糧進山,我們全家就去做逃民,找楊頭去!”
百裏常稀安撫好兒子,全家人一起觀望形勢。而整個鳳京道又不知有多少和百裏長稀全家抱著一樣想法的隸民在焦急的等待取舍中。
秋糧至少要等到十月才能成熟和收割,現在已是九月的中旬,說快就快。這一天,百裏長稀和幾個兒子女兒正像往年一樣在自家院子裏準備秋收的農具的時候,良民身份管理和監督隸民的鄉長和民衛,領著一隊裝備整齊的軍士隨便打了個招呼,便闖進了院子裏。
帶隊的長官稱自己什麼武勳校尉某某,校尉剛看到自己三個兒子的時候,眼睛的那一亮沒有過百裏常稀的注意。百裏感到心口一緊,難道是想要逃跑的計劃被高發了?完了全家都會死,真是要腦袋掉一地了,百裏心中慌神無主。
“你就是百裏長稀,認識字?”
“嗯”“那三個都是你兒子”
“嗯”“老頭,恭喜啦!你們家要過好日子啦!”校尉並沒有在意百裏的渾渾噩噩,朗聲隻得說道。
“嗯?”直至聽到校尉的恭喜,百裏長稀才從要看頭的恐懼裏回過神來:“這位大人,什麼喜什麼好日子啊?!”
剛才的老百裏就好像住在阿富汗的平民,某日一隊荷槍實彈的美國大兵突然闖進家裏滿嘴美式英語的哇哇大叫,心裏想著“他們不會是要把我當做塔利班抓起來殺掉”的恐懼和六神無主。
羽林軍不是美國大兵閑的蛋疼,老是出國顯擺卻不會說外語。校尉說的話百裏能聽明白:“額,忘了說正事,再次恭喜老頭以及你們家。太子和王公大臣麼決定廢除隸民,從此你們家就是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