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什麼你始終都在不遺餘力的推行大軍團編製,動輒編設巨十萬乃至百十萬人的軍事單位。當戰爭結束後,哪裏還需要供養那麼多的軍隊,用來統治僅剩的五成人口嗎?”
冥絕明白花襲人的意思,知道他現在說多了也沒用,故而長話短說道:“先祖豔絕曾留下諺語‘打完匈奴打突厥’,意思是沒有無法結束的戰爭,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戰爭,考量戰爭的眼光需要看長遠。我以為蠻族接下來的戰爭或許百年內都無法平息,也許還沒消滅完內賊,說不定外患就已經找上門來。未來,能說的清楚嗎?”
花襲人神情稍蹙,略一思考就明白了冥絕的意思,在千元世界飄蕩的久了,花襲人對神州各國的大致形勢和格局已經相當了解。占據神州北方的夷人盛元帝國雄城萬裏精甲千萬,已成龍象鯨吞天下大勢,而更北方的蠻荒之地則因為地勢貧瘠和人力單薄,對盛元帝國來講有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故而暫無染指之心。但這是有條件的,常言講臥榻旁邊豈容猛虎安睡,蠻荒再次統一,亦是盛元抽手抹平蠻族之時。
花襲人遙想當年大行聖皇還在的時候,某日曾撫摸著花襲人的小腦袋溫情的教誨道:“假如有朝一日父皇和母妃都不在了,軒雅一定要學會照顧好自己。所以想保護自己呢,首先要學會如何分辨敵人,然後才是怎樣針對和處置敵人。”
花襲人為什麼喜歡粘著冥絕,原因連她自己都無法講明白。若是一定要找個理由,花襲人會說也許那是因為,似乎她經常能在冥絕身上看到曾經父王的影子。大行聖皇曾經講過:“如何看待敵人有兩種通用的分法:一種分為具有消滅價值的敵人和沒有消滅價值的敵人;第二種則分為可能構成威脅的敵人和沒有威脅能力的敵人。至於其它例如現在和將來的敵人、強大和弱小的敵人、等等分法,全都是些扯淡的花架子,隻有簡而化知的道理才是最可靠的。”
聖皇認為,第一構成威脅的敵人最先消滅,第二具有消滅價值的敵人其後消滅,最後四分之一概率沒有價值也沒有威脅能力的敵人即使放任也沒有用關係。
花襲人看著冥絕的堅定背影,就仿佛看到了將來彗星撞日般激烈的晉元大戰。盛元皇帝忽必烈把具有消滅價值的敵人放在前麵,一味糾纏於腐朽的兩宋殘骸窮追猛打,遲早有一日會後悔的。冥絕做到了假如是大行聖皇一樣的選擇,這是真正大智慧。國戰如圍棋,先落子者勝一籌。
花襲人輕揚兩下握在手裏的鳳鳴軍營衛級級陣亡士官名單,豁然感到心情愉快。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去,不久許多人便會知道,晉國鳳鳴軍在平定京畿的戰事中損失慘重,大量擔任中高級指揮官職務的年青將領殉國,包括一軍長趙亞子的兩名曾孫趙廣、李欣在內出師未捷身先死。雛鷹初展翅,一鳴既亡。
***************
曆史上宋朝一直被視是元朝最大的敵人,早期和蒙古鐵騎相峙於大江平原戰場,南人就像軟糖一樣看起來易咬易嚼,卻又黏牙充滿韌性,偶爾不注意還會吃壞牙。南宋社會統治階級秉持中庸,進取不足守城無力,揚文抑武、奴役剝削、豪傑無功、猛將無權,官僚擅長驅民送虎口填溝壑。
元朝審時度勢,最終了選擇避實就虛。正麵戰場保持軍事壓力,先分兵滅亡了吐蕃和大理,攻陷四川,同編煉水師順江而下。南宋末期更加腐朽,一直奉行的填鴨子送肉自食惡果,最終導致生產凋敝無民可驅、武將思變、投敵。
宋亡,可見中庸之道缺乏足夠的應變性,華夏最後一個純正的漢王朝竟是一直庸碌到死,同時代的儒家文化卻成為了經典,令人匪夷所思。講句笑話,烏龜死了不要緊,烏龜殼一定要收起來,做人難!比不得學做烏龜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