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旅遊資源分區(2 / 3)

(2)區域分析

本區自然環境的突出特色是山環水繞,沃野千裏,山區森林密布,大部分屬於溫帶、寒溫帶的濕潤、半濕潤氣候,這是本區自然旅遊資源形成的地理基礎。本區地處中國東北邊疆,曆來為中國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在不同曆史時期都留下了眾多的具有重大價值的曆史文化遺產。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曆史發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等,豐富了本區人文旅遊資源的內容,並且特色鮮明。本區鄰近俄羅斯、朝鮮等國,與日本等國相距也不遠,對外聯係方便,保證了本區國際旅遊客源的供應。本區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主導的重工業發達,鐵路、公路網密集。該區的一般工業城市同時也兼具旅遊中心城市的功能,如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均是重要的旅遊點或旅遊交通樞紐,起到“旅遊引力場”的作用。

(3)區域特色

1)獨特的北國冰雪風光。本區是中國森林麵積最大的區域,加之地處北疆獨特的地理位置,構成典型的林海雪原景觀,成為本區風景特色的代表。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為滑雪、溜冰、狩(冬)獵創造了條件。哈爾濱的冰燈、冰雕,吉林的“樹掛”,譽滿中外,成為北國特有的景致。

2)自然奇景眾多。最著名的有:a.獨特的北極風光。最北端的漠河鎮,素有“北極村”之稱,此處出現的極地風情、極晝、極光現象實為罕見;b.火山奇景。以五大連池、鏡泊湖和長白山為代表,其中五大連池堪稱“火山博物館”;c.動物奇觀。有著名的紮龍、向海、莫莫格三個以丹頂鶴為主的自然保護區;d.白山黑水。以長白山為代表的眾多山脈規整地排列在邊緣,以黑龍江為代表的眾多河流構成水係,水碧山青,呈現壯麗的山水景觀。

3)療養避暑勝地眾多。獨特的地理環境,具備了避暑旅遊的良好氣候條件。由於火山活動的影響,本區多溫泉,加上較長的海岸線,實為療養避暑勝地。

4)燦爛的文化古跡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曆史文物,特別是清代前期及滿族文化遺存豐富,著名的有沈陽故宮;民族風情,以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赫哲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均保存著各自的風俗習慣,成為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原古文化旅遊資源區

(1)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中國黃河中下遊,範圍包括北京、天津兩市和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五省。本區東臨渤海和黃海,東南與華東區(指旅遊資源區,下同)為鄰,西南緊靠華中區,西麵與西北區接壤,北方與內蒙古區相接,東北鄰接東北區,居於中國北部中樞地區。本區是中國旅遊資源種類最多、數量最豐富、分布最集中、質量最高的旅遊資源區。

(2)區域分析

華北平原、關中平原、冀北山地、山東丘陵、秦巴山地、黃土高原等地貌形態,各具特色,呈並列布局;第四紀黃土和黃土衝積物組成了黃土景觀;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黃河橫穿全區,為本區河流的主幹。可見,本區地域遼闊,山川壯麗,這些均得力於自然地理基礎的底襯。本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數千年的文明史給本區留下了豐富、多樣的人文旅遊資源。本區平原廣闊,物產豐富,交通發達,有眾多的城市和港口,加上地處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區位條件,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地區。

(3)區域特色

1)人文旅遊資源占有重要地位。這主要表現在:①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融為一體。本區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名泉為主,如泰山、華山、嵩山、恒山、五台山等,均在長期的開發曆史中,融進了大量人文景觀,使得文化曆史遺跡與名山勝水渾然一體;②以人文景觀為主體的多種旅遊資源分布密集。本區為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以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著稱於全國,這裏有首都北京,有古人類文化遺址周口店,中國六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本區,“五嶽”中有四個分布在本區,三大古代石窟藝術寶庫中有兩個在本區,還有萬裏長城和大運河等曆史文化瑰寶。同時,本區還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佛教的重要發源地和傳播地。

2)旅遊資源開發曆史悠久。本區旅遊資源開發的曆史,普遍久遠,如泰山的開發始於2 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時期,曲阜的孔林相沿2 000多年,曆代加以擴建,規模不斷擴大。

3)旅遊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本區旅遊資源數量多,分布廣,同時由於受曆史文化和政治、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形成關中平原、汾河穀地、豫西山地及北部和東部山麓、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山東山地丘陵外圍等旅遊資源密集帶。這些密集帶基本上包括了本區最主要的旅遊資源。

4)地域組合優良。本區旅遊資源往往以城市為中心成帶狀或環狀分布,且類型齊全,形成良好的地域組合。如北京市區及其周圍分布的眾多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組合良好,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半環狀分布帶。

3.華東山水園林旅遊資源區

(1)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東南沿海中部,行政範圍包括四省一市,即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本區地處長江下遊,瀕臨東海、黃海,其中蘇、浙、滬屬於沿海省市,因此具有天然的近海位置優勢。本區北靠中原區,西接華中區,南鄰華南區,是一個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兼優的旅遊資源區。

(2)區域分析

本區為平原與低山丘陵交錯地區,平均海拔較低,江河分布如織、湖泊密集成群、陸地水麵較大,兼有暖溫帶、副熱帶多種多樣的氣候,屬於降水豐沛的“濕潤區”,加上熱量充足,植被繁茂,形成一派“水鄉澤國”和以秀見長的景致。至隋唐時代,政治中心雖仍在北方,但經濟中心則已逐漸南移,使其社會、經濟、文化得以長足發展,成為人傑地靈之區,並保存了大量以文化為特點的曆史遺跡。本區沿海良港多,國際航空港也多,因而在吸引國際客源上占有優勢。人口密度居全國之首位,經濟又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總之,本區是一個結構完整、層次豐富、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綜合型”旅遊資源區,也是國內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地。

(3)區域特色

1)在全國旅遊資源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同時,其平均質量甚高,地域分布密度很大,加上其特有的區位優勢、經濟優勢,促使其發展成為旅遊資源開發較為成熟的區域,在全國的地位與中原區並列,高於其他旅遊資源區。

2)人文旅遊資源以園林、名城和宗教為代表。本區是中國園林最集中的地區,為數眾多的江南園林,工藝精巧、結構輕盈、布局緊湊、風格特異,它與北方皇家園林並列,組成中國園林的主幹。名城有虎踞龍盤的古城南京、“人間天堂”的杭州和蘇州、瓷都景德鎮、英雄城南昌、還有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普陀山、天台山、九華山、齊雲山、龍虎山、茅山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

3)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勝景為支柱。本區是中國名山最多的旅遊資源區。以黃山、廬山、雁蕩山、天柱山、九華山和普陀山等為主組成的山水風光,旅遊價值極高。

4.華中名山峽穀旅遊資源區

(1)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中國中部的長江中、上遊地區,包括重慶、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一市。北臨中原區,南接西南區,西靠青藏區,東連華東區,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國境線的一級旅遊資源區。

(2)區域分析

本區東西橫跨中國地勢三大階梯,地形起伏變化大,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山地、盆地、平原相間的地形受流水切割和風化,塑造了形態各異、特色鮮明的名山峽穀旅遊資源。大部分地區屬於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本區處於地勢三級階梯過渡地帶,植被呈水平分布的東西過渡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同時,具備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高山冰雪等多種垂直景觀帶,特別是不少地區自然狀態的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原始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是全國河網稠密、湖泊眾多、水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早在舊石器時代,本區就留有人類的足跡。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長期爭戰於此,留下眾多著名的曆史事件、曆史人物遺址。本區地處中國地貌、氣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過渡地帶,自然條件複雜多變,社會、經濟、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聯係密切。由於長江的串聯,使得壯麗的山川雄姿、雄偉的峽穀風光、原始的自然保護區、引人入勝的三國勝跡等呈現出很強的地域關聯性,區域特征突出,是中國開發旅遊資源的重要地區。

(3)區域特色

1)自然保護區眾多且自然風光秀麗。本區生物資源具有南北融會的過渡色彩,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原始情趣自然濃厚。為保護自然環境及珍稀動植物而建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遍布全區,主要以九寨溝、臥龍、神農架等為代表。

2)峻嶺名山各具風采。複雜的地貌形態、蔥鬱的森林植被孕育了秀麗多姿的峻嶺名山,峨嵋山、青城山、張家界、武當山、衡山、縉雲山等各顯風姿,景色宜人。

3)三峽風光馳名中外。長江三峽,風景壯麗,為長江風景線上景色最為奇秀、資源最為集中的山水長廊;沿線文物古跡眾多,又構成了一幅曆史文化畫卷;其幽深壯麗的峽穀景觀,配合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現代雄偉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形成了中外久負盛名的峽穀風光旅遊景觀。

4)三國古跡遍布各地。三國時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霸主的魏、蜀、吳三國,為了競相統一全國而展開了長期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本區為“三國”時代的矛盾中心,留下許多曆史遺跡,為三國勝跡遊創造了條件。

5.華南熱帶風光旅遊資源區

(1)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中國最南端,北回歸線穿過廣東的德慶、三水、汕頭等地。區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和海南三省。本區南臨南海,東靠東海和華東區,北接華東區和華中區,西連西南區。

(2)區域分析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經流水侵蝕切割和風化、溶蝕,形成許多自然奇景;綿長的海岸線帶有不同類型的海岸和濱海景觀,別具特色;眾多的島嶼,風光各異。本區幹濕季度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明顯,長夏無冬、高溫多雨。由於遠離中原文化中心,加之閩粵交通不便,使其區域開發的曆史較中原地區要晚一些。本區背陸麵海,地理區位條件優越,旅遊業起步早,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方麵居全國領先地位。獨特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使其形成一個以熱帶風光為主,山海景色、陽光海岸和名特優產品為特征的開放型的旅遊資源區。

(3)區域特色

1)旅遊資源熱帶特征明顯。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季雨林為主,熱帶水果各季均有成熟,花卉四時不斷;住宅、飲食習慣、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無不表現出熱帶環境下特有的風貌。

2)旅遊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本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人類開發建設的旅遊區集中分布。這種經濟發展與旅遊資源開發的一致性,形成其分布上的相對集中,便於組織旅遊活動。

3)以近、現代旅遊資源為主。在近代史上,華南特別是廣東,一直是革命的策源地,留下眾多的近現代革命遺址、革命遺跡、革命紀念性建築物;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1978年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滋生出一大批現代化旅遊資源。

4)人文旅遊資源的風格南北並蓄、中外兼采。由於本區區域開發的曆史和獨特區位條件,使其人文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以華南園林為例,既吸收了北方皇家園林的風格,也吸收了江南私家園林的特色,並注意吸收西南少數民族和外國的造園經驗,使各家特色完美結合,成為華南園林獨具的特征。

6.西南奇山異水風土人情旅遊資源區

(1)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中國西南部,青藏高原東側,包括雲南、貴州兩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本區的東麵是華南區,北麵是華中區,西部接青藏區,並和鄰國緬甸接壤,南臨北部灣,並和越南、老撾等國接壤。

(2)區域分析

本區地跨滇西與滇南山地、雲貴高原和廣西丘陵盆地三大地貌單元。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差異不明顯,對發展旅遊業十分有利。本區是中國古人類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170萬年左右,元謀猿人就在這裏生活繁衍。本區自古就是中國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經濟文化交往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絲綢和工藝品經過該地區運往印度、緬甸等國,被譽為“西南絲路”。本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且種族數量最多的地區,全國56個民族中僅雲南省就約占半數;少數民族人口數量約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一半。本區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山川秀美,氣候宜人;民族風情別具一格,是一個以岩溶景觀,熱帶、亞熱帶高山深穀風光,以及多民族文化習俗為特色的旅遊資源區,是中國旅遊資源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