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的房子我的家(1 / 2)

曾好彩今天請b哥和一些老朋友老知青到行大運酒家吃飯,算是擺入夥酒,幾代人的夢想終於達成心願了。曾好彩買了一套七十多平方的經適房,在十五樓,西北向,有三房一廳。八十多歲的老爸老媽不用睡在走廊了,兒子結婚有房子住了。兒子再不會因為沒有房子,談了幾個對象都吹了,快三十歲的人那。買樓的錢是二代人一生的積蓄,雖然還要供樓近二十萬元,要供樓二十年,但曾好彩還是很高興地對那些老朋友說:“長命債長命還,過二年我就退休了,用我的退休金來供樓,我和老婆用一份退休金就成了,反正這六七年也是靠老婆的退休金過的,你們都知那,我失業了很久啦。兒子那二千來元就讓他娶妻養兒女吧”。

曾好彩三代人住在那二十來平方房管局的公房裏,一住就是幾十年。那房子是曾好彩父親以前的單位租房管局的房子,再按宿舍分給職工的。是一間磚木結構的老房子,瓦片屋頂,一下雨,漏雨水漏的要命。而且密不透風,夏天熱的利害。想裝空調,但是木板間隔,而且間隔又不到樓頂,想裝也很難。現在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幾代人的夢想,現在夢想實現,你看曾好彩多高興就知道了,聽說曾好彩高興得幾天都睡不著覺。這房子跟以前的破房子比較,真是鳥搶換大炮,大不相同啊。

曾好彩和傻b是當知青時的農友,同一公社的知青,經常一起擔水庫,築公路,修河堤,有點交情。傻b去的是國家招工的建築公司,當泥水工,算是國家職工。曾好彩是頂他母親的職,招工回城的,是街道工廠(十幾二十年前被廣州市的人稱為服務站),算是有份工,但肯定福利差,沒可能有宿舍分配,能按是發工資就不錯了。

可能曾好彩的父輩們不是靠打工就是靠做點小生意過活,曾好彩出生時候,他的爺爺希望孫子以後事事如意,改了一個很好意思的名稱,叫好彩,望孫子好運氣(好彩的意思就是和好運氣差不多)。又因為“曾”和“真”在南方粵音的發音裏差不多,讀起來很容易就讀成真好彩了。用迷信的見解就樣樣順利,事事好運啊!。

曾好彩的名字改的很好,但他的運氣就實在不好彩了。由於曾好彩的父親做點小買賣,(象現在菜市場旁觀的雜貨鋪,鋪麵也是租的)公私合營後,順利就變成了資本家,是剝削階級,成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就是那樣,曾好彩就變成不好彩了。讀書的時候,由於是資本家的兒子,隻能去那些街道辦的民辦學校讀書,中學一畢業,因為成份不好,馬上要去上山下鄉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家裏曾好彩是老四,上麵有二個大姐一個哥,下麵有一個小妹。最大的大姐在六十年代初就有工作外,在二年前,屬六八界畢業的一個大姐一個哥已經去了農村,二年後曾好彩妹妹也去了農村,五兄妹去了四個農村,他的家庭真是光榮極了,光榮榜在門口貼了一次又一次,當知青光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