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豪威成長曆程(1 / 2)

1.第—次飛躍

從年輕時代起,楊玲坤先後任職於工藝美術廠和裝潢公司,開始做統計員、物價員等與數據打交道的工作,到後來逐步被提升為車間主任、生產科長、銷售科長等。其工作經曆涉及了管理、生產、會計等方麵,而她自己本人又是工藝美術專業出身,對這個行業有著很大的興趣,就如同教育界的一句名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工藝美術行業多年的工作經驗使楊玲坤認識到:這個行業是一個快速多變的行業,自己必須跟上時代以應對多變的市場需求。

多年任職於工藝美術廠和裝潢公司的經驗使楊玲坤意識到裝潢行業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要是能在這個行業做大做好,其發展前景不可小覷。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楊玲坤於1996年毅然從令人羨慕的國有企業管理層請辭,下海創辦了一家裝潢材料店,從事裝潢材料的批發和零售,從而掘到了第一桶金,賺了25萬元。但是初始的創業之路都是艱難的,盡管賺了25萬元,但經過一年的經營,楊玲坤認識到自己隻靠賣裝潢材料沒有什麼前途。1997年,在一次去南京的考察中,一個櫥櫃展覽又使楊玲坤陷入深思:經營櫥櫃的商機有多大呢?回到鎮江後,楊玲坤向很多人講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包括自己的老領導在內的許多人都對她做櫥櫃生意的前景不看好:鎮江還沒有做這個生意的,應該不好做啊。但是這個“沒有”在楊玲坤看來卻意味著商機,在冷靜地分析周圍環境和市場後,她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會成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她招兵買馬,開始櫥櫃的經營之路,創建豪威公司。

憑借她早年在國企工作中的管理和統計經驗,采用國有企業的管理框架來管理公司。在管理上,楊女士認為分配係統很重要,一旦分配不合理就會造成企業混亂。她采用的是私營企業的分配製度。

在最初的幾年,楊玲坤的壓力和困惑很大,一方麵缺乏安全感,因為沒有一個可以互相討論合作的群體;另一方麵長期計劃經濟體製使很多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民營經濟,企業缺少政府部門政策上的幫助和支持。

孤軍奮戰了幾年後,隨著國家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放寬對民營經濟的限製,楊玲坤加入了工商聯合會,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了解國家有關的宏觀政策和法規,這使得她在分析和解決一些關係企業的重要問題時,能夠看得比較透徹,對時事的分析也比較準確。楊玲坤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管它的規模大小,經濟和政治始終是不分家的。雖然是政治變化,但在經濟上卻是老百姓實際需求的變化。她關心時事政治,並把這種政治的變化融入到自己的企業中,考慮企業未來發展的走向,楊玲坤還常常聽有關企業管理方麵和政治方麵的講座,了解國家大環境、本行業的動態、龍頭企業的經驗,從而為本企業的發展定位,考慮如何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從開始獨立做櫥櫃以來,楊玲坤並沒有一絲放鬆。在產品發展思路上,她經常參加行業會議,了解產品的發展史,研究大企業是如何發展的,資產是如何運營的。在給企業定位時,楊玲坤在分析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的基礎上,認為櫥櫃在鎮江做得很大比較困難,所以企業應瞄準鎮江50公裏之內,在這個市場逐步滲透,其餘的地方絕不滲入。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