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有的時候是不需要理由的,它就像一座虛無飄渺的高峰,你可以仰視,但是想征服它,那無疑是難於上青天,而對於八極拳少年來說,現在他麵前的這位青衫衣男子便是一座這樣的高峰,所以說,他不緊張那是不現實的,說無所謂,那也隻是一種自嘲。
對,現在的他也許在幾招之內就會徹徹底底地敗下陣來,但對於要強的的他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安慰自己將這次比賽作為人生攀登路上的一塊墊腳石,也是未嚐不可的一件事,所以,哪怕輸,他也會選擇一種有價值的輸法。
由八極拳宗師帶出來的徒弟,縱使技藝未必爐火純青,但說其孬種,恐怕就不是被吐沫淹死這麼簡單了吧!
東方天揚對於八極拳少年能夠肆無忌憚地當著麵對自己嘶吼,對此有一點點興趣之外,便是漠然了,他沒有任何理由或者任何欲望去和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爭論是非,那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幼稚的行為,即使這個小孩將來的確有躋身華夏神榜前十的能力。
古語雲:“君子動口不動手。”但有的時候,武力的解決方法也未嚐不是不可的,如果你滔滔不絕惡劣指責對方的結果隻是換來一個白眼的話,那倒不如上去踹上一腳來得解氣,說不定他反而會安分一點。
隨著一聲振奮人心而又嘹亮的鍾聲響起,這場似乎原本就早已注定不會有任何懸念發生的挑戰賽也拉開了帷幕。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博古通今,這無疑是對八極拳最中肯的評價了,一個能夠和國學武術太極相提並論的拳法,僅僅這一點,就足以很好地詮釋了其在中國古武學之中的重要地位了。
“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麵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發源於山東省慶雲縣,後傳於河北滄州,為地方拳種,創始者為清朝初年的慶雲吳鍾,慶雲後莊科村是八極拳的發源地。
八極拳為拳種之一,全稱“開門八極拳”。稱“開門”者,取其以六種開法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之意。稱“八極”者,係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運”之意。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拳諺雲:“動如繃弓,發若炸雷”,是對八極拳發力過程的形象說法。
其傳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拳法類型,有古樸、莊重、實用的“霍氏八極拳”;有靈活、快速的“馬氏通備八極拳”;有流暢、活潑的“吳氏劈掛八極拳”;有節奏鮮明的“台灣螳螂八極拳”等等,而昨晚東方天揚口中的霍家後代,自然說的就是麵前的這位八極拳少年,而他使用的拳法,無疑就是霍氏八極拳了。
說起霍氏八極拳,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作為末代皇帝武術指導老師的他,地位之崇高是可想而知的,雖說還不至於有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位高權重,但就皇帝老師這一頭銜,就足以嚇死一大批人了,而他有著一個高雅中卻不失文人氣息的名字----霍殿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