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一次逛妓院的尷尬事(1 / 3)

因為時間剛至晌午,天上的太陽已經開始展露出自己炎夏時的些許風姿,再加上河畔處擁擠的人群,所以盡管河風依然在努力的吹拂,卻無法給人們帶去哪怕一絲清涼。

這麼早來尋歡作樂的恩客大多會選擇畫舫,跟著船兒在河中緩緩漂流,身周入眼皆是流水,縱是沒有樹枝遮陽,也要比岸上涼爽許多。

因此,建造在河岸邊上的銅雀樓此時客人並不多,大廳中隻有零零散散的幾桌客人在飲酒作樂,沒有想象中的喧鬧,反倒平添了一分雅致,讓李柏十分滿意。

青樓一詞原本並不是用來形容妓院的,它的本意是指青漆粉飾之樓,泛指一般比較華麗的屋宇。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許多詩文都用這個詞來作為豪門大戶的代稱。

隻是因為華麗的屋宇必然與奢華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漸漸的,青樓被人和妓聯係在了一起。唐代以後,青樓變成了煙花之地的專用名詞。

有趣的是,妓一詞一開始也不是用來形容出賣身體的女子,它指的是女樂,說白了就是女藝術家。

據說第一家妓院是齊國宰相管仲所辦,算是國家妓院,裏麵的女子也叫官妓。那個時候妓女隻分兩種:官妓和家妓。

官妓當然是為了給國家提高稅收和招攬俊才,而家妓則是給大戶人家提供歌舞等藝術服務的。隨著商業的發展,市場的需要,個體經營的妓院慢慢出現,是為私妓,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樓妓女。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妓女的藝術修養也是很高的,否則也不會吸引到那麼多的文人墨客爭相在作品中對她們大加讚美。

早期的私營青樓大多規模較小,多是一個老鴇帶著一兩個姑娘和丫鬟,那個時候人們找妓女並不能單純的指其和性有關,準確的說,那時的人們逛青樓更多的是為了一個“色”字。

那時的妓女都要會歌舞彈奏和琴棋書畫。曾有人這樣說過:如果中國的詩文書畫是由男性文人代代相傳下來的,那麼中國的音樂舞蹈則是一代代的青樓女子流傳下來的。

所以,在明代之前,妓女雖然身份低賤,但在社會上的名聲還是十分高雅的,經常會出現許多文人騷客高官顯貴以能夠成為某位妓女的座上賓為榮這樣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到了明代,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商業經濟快速發展,青樓妓院也漸漸的開始轉變,從一種近似於文化藝術沙龍的形式,慢慢墮落成了單純的身體交易,出現了“窯子”這樣的不雅場所。到清代時,就已經很難再將妓女和藝術扯上關係了。

李柏在這一世被做私塾先生的父親著實逼著讀了幾年書,勉強算半個讀書人,可他的天性決定了他根本不會因為見不到宋朝那個文學與妓女最後的黃金時代而苦惱。

粗俗一點來說,因為後世的社會風氣,在他心裏妓女就是出來賣的,上床之前還要喝喝茶、唱唱歌、跳跳舞甚至還得絞盡腦汁創作詩詞,簡直就是吃飽了撐的花錢買罪受。

妓女,有美色就足矣。

或許青樓文化的沒落,正是由於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的緣故吧!

銅雀樓自然華麗至極,在外麵看時還覺得有些精致小巧,沒有想到走進去之後竟是別有洞天。

入眼皆是雕梁畫棟,粉紗輕舞,整個大廳就是一個沒有露天的天井,中間搭著一個兩丈方圓的木台,木台四周便是散客的酒桌。二樓欄杆處被精美的屏風隔成了一間間雅座,全都掛著輕紗,既能讓客人欣賞到樓下的歌舞,又保證了一定的隱私空間,顯然這家樓子的老板是個很有頭腦的生意人。

青樓裏工作人員幾乎就是以閱人為生,看人的眼光自然犀利無比,迎客的小廝一見李柏的打扮,便猜他是位多金的大戶公子,又聽出他的本地口音,更是伺候的殷勤小意。

李柏倒也不偽裝自己是否常客,毫不掩飾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大廳裏的裝修布置,這才遞給一旁點頭哈腰的小廝一粒碎銀子,吩咐道:“找個安靜些地方。”

得了賞賜,小廝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慌忙往李柏側前方走了小半步,愣是橫著身子將李柏引到了二樓的一個雅間中,待丫鬟端上了茶水點心,這才恭聲問道:“不知公子爺在咱們樓裏可有相識的姑娘?小的這就為您去請。”

雖說很想知道這座銅雀樓中到底有沒有鎖著二喬,可李柏還是沒忘了自己來逛妓院的主要目的,便開口問道:“我看此時樓裏客人不多,不知道還有多少位姑娘正清閑著?”

小廝微微一怔,不明白李柏的意思,但良好的訓練還是讓他笑著回答道:“回公子爺的話,目前樓中暫時還有二十三位姑娘正休息著。”

李柏想了想,紙扇啪的一聲合上,說道:“那便全請過來吧!”

“啊?”小廝以為自己聽錯了,他在這裏也幹了有些年頭了,一擲千金的豪客倒是見過不少,但是一開口就要求所有姑娘過來伺候的人卻是從來沒有遇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