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話(1 / 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亂世的改變,比任何一個時期來得可怕發頻繁,三國時代也許算得上是中國或人類史上交戰程度最頻仍的時期之一。或許,應該說一句,中國在那段日子休戰的時間太少,少得讓人忘記和平是什麼。

這種時代,最能造就一種生物。

英雄。

五原人呂布,在和鯔越相遇之後的第五年,便已被稱為“戟神呂布”。一枝方天戟,一雙手;成就了他的威名。在五原一帶,或是塞北一帶,沒人不知丁原之下有呂布。自呂布投入義父麾下,丁原的威信及勢力便即蒸蒸日上。

甚至,讓他撈了一個並州令當上。這樣的步步高升,最大的理由自然是呂布明地暗裏為他除去了不少敵人。

“義父。”

“聽說西涼的董卓正蠢蠢欲動,想要入主洛陽。”丁原說。

“這不是和義父的想法一樣嗎?”呂布用輕鬆的語氣說,他自然有他的打算。

“聰明的人,自然想著一樣的方法。不隻是我們,有太多人想用同一種方法來爬上去,隻是背後的理由不同而已。”丁原說。“我們不能比他慢,就是這麼簡單。”

呂布聽了,不以為意地點了點頭。心中,卻想著另一件事。

董卓之名,他聞言已久。世人皆以為呂布隻有蠻勇,武功天下第一,可是沒有人想過呂布最厲害之處,是他的行動力。他酣戰好鬥,世人皆知;為了可以達到更高層次的戰鬥,他可以想盡方法。

小時候,他為了得到一展武藝的機會,他草草地組織了呂家幫;然後,為了把自己的層次提升至戰鬥的層麵,他發動了偽.黃巾之戰;現在,他為了把自己由戰鬥進入戰爭的地步,他必須再想方法,然而,一個巨大的藍圖出現在他的腦海。

“義父,既是如此,不如讓布兒去西涼一趟吧!”呂布說得恭敬,實際上他沒有把丁原放在眼內。不止是因為丁原和他之間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呂布心底壓根兒就憎恨此人。

這樣自私的一個人,呂布厭惡之極。

“去吧!最好,把手信也帶回來。”

丁原的指令已下,暗示呂布此行不許失敗。也許,丁原有兵力直入洛陽,可是,能用簡單一點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什麼要選取難行的路?

一路往西,呂布和另外三人同行。一人是從少和呂布一起的高順,另一人則是一個稚嫩的男孩,張遼,十年後威名震天的合肥戰神。最後一人,一直也不談言笑,一臉傲慢的鯔越。

“師父,難得出門,就放輕鬆一點吧!”呂布懶洋洋地說。

“我說布兒啊!為師心中不快。”鯔越仍是一樣冷漠。

“怎了?”

“我認為,如隻是一些弱小的對手,就放過他吧!”鯔越說。“不要抹殺他人變強的機會吧!這樣戰鬥才更有趣的。”

“師父,也許,我和你對於最強的定義有點不同吧!”呂布搖搖頭。

這一句話不是首次說的。呂布是天才,五年之內盡得鯔越所教,雖不是青出於藍,但進步神速,普天之下鮮有敵手。他師徒二人表麵上常常四處征戰,但戰爭的工作多交到高順張遼二人手中,一師徒二人則是在各地找碴,把當地的勢力挑了。

這些沒有紀錄在曆史中的力量,若是也願意投身在曆史洪流之中,也許,世界的曆史會大大震盪。擅長“元素”及“天災”的脈人世家張氏;南方蠱毒藍定一幫;單靠體術便能和脈人打成均勢的大內三十鬼方……每一次挑戰之後,呂布的實力便強上一分,下一次再打的時候,便又輕鬆一分。

漸漸,呂布也會為“強”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定義。

鯔越的強,在於他會挑對手,不是強者,他不放在眼內;呂布的強,在於他不挑對手,不論對手是誰,隻要有人當對手,他便照殺不誤。

對他而言,強者不應讓弱者掙紮,反正變強了之後一樣是被自己殺死,那為什麼讓對手變強?

“師父,我會不會已經天下無敵了?”呂布不小心透露了他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