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記書

三十歲的張一經商開飯館。三十歲的李二也經商開飯館。

張一的飯館在貿源電器行的左麵,李二的飯館在貿源電器行的右麵,它們像兩片耳朵,緊緊貼在貿源電器行的兩旁。

同一天開張,熱鬧的鞭炮將顧客推進了兩家的飯館。

張一家的菜品不錯,味道很好;李二家的菜品同樣受顧客青睞。

一年後,三十一歲的張一靠飯館有了一小筆存款。為了節省飯館開銷,他偷偷使用劣質食品。張一和老婆每天都盯著存折,盼望著上麵的數字能像小樹一樣快快長高。

三十一歲的李二卻沒有存款。他掙下的錢不是買了優質蔬菜和肉類就是裝修了店麵。

張一的臉有時像一塊冰,一天一個乞丐進了他的飯館,被潑了一頭泔水,攆了出來。

李二的臉卻常常是一團火,張一攆出來的乞丐在李二飯館前徘徊,被張二請了進去熱飯熱菜待整。

慢慢的,張一的飯館連親友也不光顧了,李二的飯館卻依舊顧客盈門。

兩年後的一天,電器行半夜失火,等消防隊趕去救時,不僅電器行燒光了,連兩個“耳朵”也跟著“沾了光”。

三十二歲的張一和老婆哭得昏天黑地,除了她手中的那張存折,他們還有啥呀?

沒有存款的李二卻很快建起了新餐館,裝修得很不錯,顧客更多了。

又是八年一晃過去,四十歲的李二飯館開了幾家連鎖。張一和老婆卻在人家的門口打燒餅。一臉疲憊的張一常常歎息:“咱家的存款什麼時候能趕上李二的零頭呢?”

就在張一患紅眼病的時候,李二向慈善機構捐款四十萬元。張一夫妻就背地裏罵他,真是十足的傻冒!

而今,已到不惑之年的李二夫妻卻很明白:人生存什麼?說來說去,存錢不如存友誼、存愛心,存對他人一個大大的善字。

(微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