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九九
主角霍莘這名字不錯,是跟霍元甲一個姓,每次看到這字總覺得正氣凜然的樣子。
看書習慣,一本書,不管開篇和過程裏有多少土坑炸雷催淚彈剜心刀,都不能讓我按“快進”翻最後一頁。有個好友,恰恰相反,看書,總喜歡翻了結局再倒回去慢慢看,強迫症發作克製住搶書的y不住:你這樣看書,就如同你來人世之前,閻羅王給你麵往生鏡向你劇透了一生有什麼分別?人家未來可怕,其實完全被劇透的未來才真的可怕,行屍走肉般了無樂趣地——一路去死。
個人認為,好的書評,特別是推理懸疑一類書的書評,如果你喜歡這本書,那就得在評語裏避免劇透太多,盡可能將作者的得隱晦不明,吸引更多的人去看;反之,隨意為之吧。
序裏老劍提到的東野及他的《嫌疑人的獻身》激起了看下去的yù望。
前麵的都是題外話了,談談《折翼之下》吧。
老劍的文筆就不多浪費誇獎話了,不矯作,不誇張,不浮躁,也沒有我看明明是內地作者卻寫得帶著港台言情調調的痕跡,那套書叫《詭案組》。這樣的比較有點蠢,以老劍的年齡閱曆估計也寫不出那種讓人泛雞皮疙瘩的文字。
背景選得不錯,野營,本身就是一項充滿很多未知危險的活動,各個人物隨著步伐一一披露,起第一個引導作用,看的人會隨著筆觸自動在裏麵篩選喜惡。
推理懸疑相對受眾麵的主要原因在於,它總會死人,還總是披露人麵、隱痛,就算有溫暖,很多時候都隻是在撕裂得支離破碎後的細微安慰。
這類書看多了,人物出場時就在腦子裏比劃猜測:誰先死?有時覺得自己像個拿刀待價而沽的屠夫。
就這個安排裏,也隱約可見老劍得益於東野不少。
我寫此類總喜歡走最末等的路線:一路安排人去死。且沒有老劍這樣的耐似不緊不慢實則環環相扣的進展。
寫這類如同謊,你前麵挖的坑,後麵得一個個填上讓故事完整,要有好邏輯還要有好記時讀者比作者記好,遊戲角sè不同,他們負責的是“找碴”。
整篇的布局進展大致都沒有問題。
如果硬要挑錯,那就是行文方麵偶爾有的瑕疵疏忽,再有可能涉及到情感,在這方麵的描寫略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再細膩些可能更佳,細膩!不是肉麻!
這些,不是一口就能吃成個胖娃娃的。
而以上在《折翼使》裏存在的生澀魔》的開篇裏就全然消失不見,可以有這麼個也許老劍都會認同的法:培育前者時老劍還初為人父,那麼後者,經時間打磨已經有了足夠育女心經魔》的專業更強。後續的發展也許會更
看的是電子版,主動忽略了文檔前麵的章節標題,這個習慣,看書時也一樣,不想受這些幹擾提醒自己哪裏快結束了,還有多少等在後麵。
看這類,最享受的就是這個猜的過程,猜中了是那種心有靈犀的欣喜,猜不中會有一種收獲別樣視野的感覺。所以,此類與讀者互動時,也是作者最開心的時候。道理一樣。
情節能吸引你看下去,帶著和霍莘一樣的疑問。
最讓人驚豔的是,你覺得該在這裏結束了,一切都真相大白時,卻突然峰回路轉。
心裏舒口氣,幸好有這個拐彎,在看到以為是結局時心裏隻有一個想法:千萬不要是在這裏結束,好怕這種偽真善的布局。善惡兩麵,有時沒有絕對,有時,我們的眼睛都會蒙蔽自己。
結局是標著句號的省略號。會是什麼樣的,每個人都可以展開想象去選擇。這是一個讓人溫暖又帶著如貓撓你兩爪似的隱痛。
我喜歡又討厭看到這樣的結尾,所以我總是在自己寫的那些不成熟的篇章裏,或是血淋淋或是痛快地給個肯定的結局。雖然我明知道這是此類的大忌。
所以,老劍,至少開始時走的方向和火候拿捏得很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