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槍斃命7(1 / 2)

周進房後,就坐在了離門口不遠的那張椅子上,她習慣拿出錄音筆準備錄音。呂昭很溫和地提示她不能這樣做,周將錄音筆和其它采訪設備幹脆放到了桌子上,自己空手回到椅子上安靜地坐著。

“之前,我想證實一件事情。”我對呂昭。

“你想證實什麼?”

“我想證實的是,你們應該已經解剖了屍體,確定了死者是被口徑槍彈所擊殺的,是吧?”聽到我提出的問題,呂昭扭頭看向龔明。

龔明卻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已經證實了,留在死者體內的是5.6毫米口徑的鉛彈。我們正在進行彈痕的檢測和鑒定,還試圖檢驗出是哪種品牌的子彈,這個檢驗要動用到成分分析設備,是高端設備,我們局裏沒有,等待全部的檢驗結果出來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國產口徑子彈,主要有三角、雙環兩大品牌,益市隊平時的訓練用彈基本上就是這兩個品牌,其中以三角牌居多。但比賽用彈大多會采用進口彈,因為進口槍彈火藥的成分、質量與更為穩定彈頭的差異也比國產彈要。進口槍彈以英國的產品居多,但品牌也很雜。雖然每種品牌的彈頭主要成分都是鉛,可不同品牌子彈中鉛的純度與雜質總會有細微差別,火藥的配方也是同樣。要想搞清凶手所用的是哪種品牌的子彈,就要進行極其複雜的成分分析,這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況且,子彈的製作工藝並不是特別複雜,社會上私造彈藥的現象在近年被屢屢發現,還不能排除這方麵的可能。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工作需要將多種品牌子彈進行反複的交叉對比,可見,這是件多麼繁重的工作。

然已經證實了凶手是用口徑槍彈犯案的,那麼隊的涉案嫌疑就更大了。”我稍微緩了一下,考慮該怎麼措詞,“以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情況,我暫時無從知曉案犯殺人的動機,所以隻能從客觀因素上排除一些無法實施作案的可能。”

“是的,你的這個思路是對的,你繼續。”

“如果能通過屍檢確定死者是在昨上午九點半左右遭到槍手襲擊身亡,而且,槍手是在圍牆外實施的動作,那麼,我覺得至少可以排除長槍組所有成員的犯案嫌疑。”

“你的依據是什麼?”這次發問的是呂昭中的瞳子閃著

“因為九點半左右時段,我們都在與公寓隔湖相望的對岸釣魚,我們不可能抽身轉移到圍牆外實施而不被他人察覺。從我們所處的位置,到圍牆外隔著近兩百米寬的湖麵,而繞道的路程,來回至少要半個多時近四十分鍾,消失這麼長時間而不被人發現,是不可能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中途有人離開或不見了?”

“我沒有發現中途有人離開,就算有人離開過我的視線,也絕對不可能超過半個時。”對這個情況,我有十足的把握,因為除了釣上大青魚的那十幾分鍾,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青魚的身上之外,其他時間我都留意到,長槍組的隊員沒有在我視線中消失超過半時的,就算二十分鍾的也沒有,隻有幾個隊員曾跑到山上去過,大概也是跟王平一樣去方便去了,隻有幾分鍾或十幾分鍾就回到了湖邊。湖邊的視野很開闊,如果有人從我們這邊離開走向對麵,馬上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