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國的十三柱,是建立在底下噴發的氣旋之上的。
所以整個劍國的國都自落成以來,就被稱為璿雲城。
在整個出雲山脈的西北端,巨大的山脊托起了半個空,就像是神龍的脊背。
十三柱就像是龍背上的釘龍骨,在最開始修建的時候就已經按照風水算好了一切,據是有雲起龍升之意向,隻要柱不倒,那麼劍國就會永世長存,繁榮昌盛。
似乎是應驗了最開始的那個建築師的法,自從定都璿雲城之後,劍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並且在嶽傳沃的貢獻下,整個國家一躍而成十三國中的最強者,並於一百多年前統一了十二國。
十二國在戰敗之後,紛紛向劍國稱臣,劍國也在各國開設了各種駐軍設施,即使不是完全的同化,至少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直到一年前衝劍國獲得了獨立之後,這個形式才被打破。
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裏,由於劍國的管理有限,各國文化差異性教大,所以至今為止,仍然發生過大大的幾十起反劍國的戰爭或者民間摩擦。
就像是這些釘龍骨一樣,它們都在無聲中被鎮壓下去。
在這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裏,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這些屹立在西北高原上的柱。
類似大陀螺一樣的巨大承托盤懸浮在上,下麵的一根柱從上方的陀螺底部一直垂下來,直到下麵的巨大氣旋上麵。
就像是一根懸浮的針。
十三個巨大的陀螺形圓盤被柱托著,中間通過白玉棧道連接,從底下向上看去,就像是一條懸浮在空中的白玉巨龍。
如果是在晚上,就會看到上的這些光亮圓盤,跟夜空中的月亮星辰交相輝映,共同組成銀河的形狀。
如果從橫截麵將每個圓盤剖開,就會發現每一個圓盤都被整齊的從上至下劃為四個區域:
最上層的露區域,被劃分成很多個豆腐塊,沿著中間的棧橋分布著各種建築,在這裏居住著該地區內最有錢或者最有勢力的人。
從空中向下俯瞰,除了能夠看到規劃整齊的街道,繁華的房屋之外,還能看到從底下向上生長而出的巨樹花園。
隨著大樹的樹冠向下,在樹幹的中部,同時也是圓盤的中層區域,這裏是主要的居民區,在整座城鎮中的人有百分之三十是生活在這裏,他們雖然沒有享受到來自於露區域的充分陽光,但是從樹縫和外圍的城牆外透進來的陽光已經讓他們知足。
在這裏的街道規劃得沒有上層露區域那麼整齊幹淨,經過多年的修建和發展,顯得雜亂無章,房屋也是參差不齊,按照人們的活動範圍進行分布,主要有商業區、公立活動區、生活區、建造區……
在圓盤的下半部分,則是居住人口最密集,最雜亂,生活條件最差的下層區。
在這裏,隻是提供上層樹木所需要的土壤,而並不承擔陽光和空氣的功能,這裏居住的人們也相對貧窮,處於陀螺底部的建造空間,明顯沒有上麵的區域寬闊,所以這裏也經常處於半漆黑和充斥著難聞氣息的境地。
人們在陀螺規劃的區域中進行著有條不紊的生活和工作,如非必要,也不會輕易地跨越區域範圍。
在這裏,劍國的居民們嚴格恪守著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