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看了看那個穿白色和服的人,微微皺眉,低聲道,“其他的幾個應該不是術者,但那個白色和服的人,卻很可能是個高手。因為說實話,我也看不出他的深淺。聽說日本術者配戴幾種特殊的飾品。就可以掩蓋身上的術力波動。不過這樣的人無一不是真正的高手,我感覺這個人也絕不簡單。”
龍大膽低聲道,“之前不是聽說,會有另一個日本陰陽道的術者出現嗎?”
“你是說陰陽道的另一位巨頭,菊部規正?”吳澄低聲道,“我隻是聽說過這個人,但從沒見過,從這陣勢上看,倒是很有可能。”
他們在小聲交談。其他座位上也有人在低聲議論,“這幾個人日本人什麼來路?”
“日本蘿卜頭也懂什麼中國文化,跑這裏來附庸風雅麼?”另一個人香港人低聲道。
龍大膽聽了低聲問吳澄,“吳爺,什麼是蘿卜頭?”
吳澄輕笑道,“蘿卜頭是廣東香港一帶,對日本人的蔑稱。因為明治維新前日本男人通常把頭剃光,剩下一小撮頭發在頭頂中央,乍看之下就如蘿卜帶點莖葉的頭部。一來是揶揄日本人身材像蘿卜般矮小。二來香港人於香港被日本侵占時期,對日本陸軍配給蘿卜作糧食的印象。”
“那邊那個,像是日本住友財團的人。”另一個人低聲道。
“住友財團?”另一個人低聲道,“那又怎麼樣,古玩收藏品鑒,說到底玩的是一種文化,他們懂行麼?”另外幾個人也都笑了笑。
龍大膽轉頭看看吳澄,“住友財團是什麼來路?”
“你不知道住友財團?”吳澄低聲道,“他們是日本的大財閥。早在1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鋼及煉鋼等領域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
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製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複蘇,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