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走出穀底(13)(1 / 3)

“有關PHA的作用是多方麵的。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用不同濃度的PHA對食管癌及肝癌細胞株的體外培養液中發現,它對人體實體癌體外癌細胞有抑製生長的作用。並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其他大學也進行了實驗,證實PHA對不同的癌株也有抑製作用。但在臨床應用時,單獨PHA無效,必須結合化療或放射治療同時進行。”

他在報告中分別談了PHA及幹擾素及其誘生劑,對癌症、血液病、各種不同的病毒性傳染病等,在內科、兒科、婦科、傳染病科、癌症科等的應用。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研究。而且,他還談到了某些中藥也有相似的作用。如中藥四君子湯、四物湯、參附湯、六味地黃湯等都是非常有前途的方劑或藥物。

臨床免疫學的完成,潘院長為他再一次安排了他給“全省護師進修班”作一次“臨床免疫”課的講授。這是一班全省優秀護士長,在晉升護師前的一次統一提高醫學理論水平的學習。該學習班就在陽關醫院舉辦。

中山醫學院腫瘤醫院在中山縣開辦一個“腫瘤專業醫師進修班”。為珠江三角洲培養專業腫瘤醫生的一個專業培訓。征求陽關醫院,派出何金水醫生為他們的專修班講授“腫瘤免疫學”。

地區衛生局與此同時,為了培養縣以下醫院醫生的水平,在陽關醫院開辦了縣人民醫院醫生進修班。何金水為他們擔任課時是講授“病理學總論”及“藥理學總論”。

最後,他為地區主辦的縣醫院院長進修辦講授“臨床免疫學”。

一連串的講授,給他在學術進一步打下了牢固基礎。

1982年,他獲準出國。自此,結束了他在陽關醫院28年的行醫。在這28年來,除了1966年以後,至1976年十年文革,明令禁止寫作,在這十年中無出版過文章之外,他共寫了論文六十多篇,其中發表在國內各類醫學雜誌(包括中華內科雜誌、人民保健、廣東中醫、地區性刊物等)、以及在中華醫學會廣東省份會、佛山地區分會各類學簽會議上宣讀與發表的論文三十篇,文革期間被抄家取走而失散的有四十多篇。出國時能帶出的有二十多篇。這些文章,早期因他職位低微,發表時排名都是他排最後。但全是他執筆寫好,由科主任簽名,院長排頭、主任次之,或主任排頭,總之他是最後,但作者卻是他。長篇著作有“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臨床”和“臨床免疫學”。前者約九萬字,後者約十二萬字,但尿毒症一文帶不出,材料失散。

他在臨床研究工作方麵主要的包括有下列這些:(一)鉤端螺旋體研究,一係列研究,主要重點在臨床,其次是流行病學、追蹤複查、肝髒病理等;(二)腸道寄生蟲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腸道寄生蟲嚴重。蛔蟲、膽道蛔蟲、胰管蛔蟲、鉤蟲、肝蛭蟲等;(三)中藥夾竹桃治療心力衰竭;(四)中藥連翹注射液治療大葉性肺炎、肺膿腫;(五)肝穿剌、胸膜穿剌、腎穿剌活檢;尤以快速性肝穿剌;(六)尿毒症,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尿毒症的研究;(七)重症傷寒,將重症傷寒死亡率大大降低的研究;(八)人工冬眠的研究,對重症傷寒、重症感染性疾患如敗血症、腦膜炎、乙型腦炎(失敗)、流行性腦膜炎、肺結核大咯血;(九)在中山醫學院進修專科之後,開展血液病研究:(A)急性白血病研究;(B)惡性網狀細胞增殖症研究;(C)淋巴瘤;(D)腫瘤細胞學的研究、收集、整理,以便出專著,文革被全部毀壞;(E)腫瘤化療中西醫結合研究;(F)抗癌中藥如三尖杉、秋水仙堿、莪術、……六神丸、小金丹等研究;(十)乙型肝炎的研究,臨床急性肝炎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急性黃色肝萎縮、乙型肝炎帶菌者、肝炎與肝癌、肝癌家簇與肝炎、肝炎的傳播等;(十一)腸道傳染病的研究,傷寒、痢疾、霍亂;(十二)針灸治療麵神經癱瘓;(十三)針灸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及針灸治療各類中樞性、或外周神經係統疾患;(十四)針灸加中藥治療男性不育症,精子動力不足、精子稀少、死精、畸形精子等,以及針灸加中藥治療不育夫婦雙方共同治療的觀察;(十五)針灸治療哮喘的研究,針灸加中藥、或針灸加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的研究;(十六)高血壓、高膽固醇中西醫結合研究。包括中藥降壓效果、中西結合降壓效果的比效、降壓藥近代進展、針灸在降壓、降膽固醇方麵的效果及比效。高血壓、高膽固醇在現今中國人患病情況與今後發展及其與食物配搭之關壇;(十七)危重病人的急救研究,包括各類急救,如各類中毒、意外、工礦事故、遇溺、大麵積傳染病(流行性腦膜炎、霍亂之類)、集體藥物中毒(砒中毒)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