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收割的是小麥。今年的小麥比去年長的還好。這是因為照顧的人有了經驗,也減少了鳥類來啄食。
石路把人分成兩組,一組割麥和運回村裏,另一組在馬場上負責脫粒。一部分銅製鐮刀的使用加快了收割的速度,第一天就割了三分之一。
脫粒的也由於用了新的工具而加快了速度,基本上跟上了割麥組的節奏。新的工具是一個底部稍窄,頂部寬的木框。這是石路用銅鋸拉開木板後,用銅釘釘起來的有底沒蓋的大框。
脫粒的時候,隻需要拿起一把秸稈,用力的把有麥穗的一頭敲在筐的內邊,麥粒就掉進筐裏。四邊的筐可以讓四個人同時脫粒,免去了去年脫粒時還得從地上掃起糧食的麻煩,既幹淨又省事。
三天過後,小麥收割完畢。今年的畝產比去年秋天好一些,九十多畝麥田收獲了一萬多斤的糧食,平均每畝產量一百四十斤。
小麥比起春季畝產雖然少一些,但相對於去年已經好太多。配合著肉和其他的蔬菜,冬天就能過去。這個時代沒有什麼化肥農藥,隻是土地的肥沃,能有這樣的收成已經差不多。
收割過後的土地上,石路立即讓人拖來枯枝敗葉燒一些灰燼,然後把地翻過一遍。由於剩下的就水稻和豆比較費事,而人也多,很快就能完成,石路就分出大部分人去開墾新的荒地。
新的地在原有的耕地邊和通往溫泉的路上開墾,一時間整個華穀又進入了煙霧繚繞的世界。
水稻的收割還是和小麥一樣的方法,兩天的功夫二十畝水田就收割完畢,產量雖然沒法和後世比,也達到每畝兩百多斤。
今年還是沒法吃上大米,隻有明年擴大規模種植,把大部分的稻穀作為種子,就可以穩定下來。四千多斤的稻穀,按今年的種子發芽率,能夠種將近四百畝的水田。
水稻和豆差不多是同時收割。豆今年的產量相對去年也提高了,四十畝的黃豆收獲了八千多斤,今年就可以吃一部分,明年更大規模種植以後,馬就能夠獲得最重要的飼料。
其他的作物也陸陸續續的收起來,芋頭這種塊莖作物在今年由於土地肥沃,收獲了兩萬斤:去年的那個南瓜今年變成了五十多個;白菜和葫蘆則早已經進入平日的肉湯中。
粟在這時候收割雖然有些早,不過那是因為去年脫粒的困難,不得不推遲到十月。今年有了新的攻擊,不用等到粟的秸稈幹燥,就一並的收割了。
五十畝的粟米收了六千多斤,本來石路今年隻打算種十多畝,采用點種以後就種了五十畝,明年也能夠和麥一樣擴大規模。
當所有的作物收割以後,秸稈統統被收集起來曬幹,作為冬天馬的飼料,這動物很喜歡嚼幹草。
耕種兩年,雖然還是未能擺脫依然用狩獵來維持的生活,不過這是由於人數的不斷增多造成。
現在全族已經接近一千人,族裏新生命今年除了3個夭折以外,還是有五十多個被照顧的好好的。加上烏人以及未來可能交換來的人,石路估計每天食物就將需要兩千斤。
這批孩子主要是結束群婚而確認伴侶以後的嬰兒潮,隨著生活的改善,族人生育率也在提高,等明年可能就慢慢的少一些。
收割完畢以後,石路給和派去了五十人,暫時把狩獵隊伍增加到一百五左右。這樣能保證他們每天能運回三千斤的肉,剩下的人就統統加入開荒的隊列中。
沿著通往溫泉的路和十裏平原,一路都是砍樹和燒荒的人,煙霧一下子就變大,幸虧不時的會有幾場秋雨,才減少了煙塵。
由於銅工具的不斷製造,開荒的速度也大大的增加,隻用了幾天的功夫就開墾出一百多畝,照這個速度等到九月結束的時候能夠有上千畝被開出來。
烏人也被調來幾十人幫忙撿開荒時用陷阱和網捕獲的獵物。這次的收獲的規模更大,兩千多隻兔子和幾百隻狐狸是主要的收獲,還有一些野雞,少量的野豬。這些加起來製成了一千斤的肉幹,未來幾天隨著開荒的深入還將更多。
半個月以後,開荒的隊伍已經開了一千畝的土地,冬小麥都種不了這麼多。石路這時候就隻留下一百人播種,拿出八千斤的麥種,準備用點種的方式播種一千畝。其他的人被分配到狩獵隊準備到羚羊穀捕獲回南方的羚羊群和鹿群。
竹排已經不夠現在的需求,陸果帶著人在開荒期間製作了四十多個大大小小的竹排。等開荒結束,石路就帶著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前去接應和。
村裏由桑和葉指揮著不停的製作肉幹和煮鹽,幾個大銅鍋被送到神馬穀。陸蔥在那裏帶著她的小隊一邊防衛礦山和煮鹽點,一邊不停的狩獵。
整個華部落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中,所有人都知道人數的增多意味著食物需求的增大。
狩獵隊到達羚羊穀的時候,和已經在這裏呆了差不多一個月,總共收獲了十萬斤的各種肉幹,一路來的大的鱷魚幾乎被捕殺了一半。河裏、沼澤裏用網撈魚的人也發現了不少新的水路。不過接下來才是豐收的開始,將近四百人的隊伍要在幾天內提供整個冬天所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