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1 / 2)

現在華族的木材竹材使用已經很普遍,不過限於工具的原因,一些石路急需的東西無法製作。族人中比較善於製作器物的人,技術也有些粗糙。隨著銅的使用,讓石路有了突破的機會。

石路把研發用的幾棟房子改成匠人常駐的產所,在邊上搭起了幾個草棚。找幾個人在那裏把粗大的木頭拉開成木板,為將來的建設提供材料。

匠人隊伍現在擴充到三十個,每天都在這裏忙活。這幾年積累了不少的硬木,大部分已經幹了,石路打算用這些上好的木材做成紡車以及織布機。

隻是工具還是個問題,目前隻有刀、鑿子和鋸子,除了他,少有人懂尺子的用法,這都需要一一的傳授。

現在興村那邊每天能夠運來四十斤的粗銅和一兩斤的鉛,錫礦石也在那煉成錫:冬天雖然不能行船,民兵訓練的時候騎馬很快就能到。

石路在冬天很少過去神馬穀那邊,而是帶著薛開發製作更多的工具。第一批被製成的是一些銅尺,這是一把彎成九十度的銅片做的稍重的尺子,專門為木工和冶煉組準備的。

最大的尺子的一邊長半米,另一邊是二十五分米,為了度量的需要,小一些的也被造了出來。度量衡也被統一,就用米為基準,其他的分為分米厘米毫米等,重量為斤。

一把大尺子重半斤,小的有兩種型號,二兩半和一兩。長度則為二十五分米以及二十分米,上麵都有比較標準的刻度。

製成尺子以後,石路又用現在的秤為標準鑄造了些秤砣,大大小小的都有。製成的一些小秤讓薛的冶煉更方便,每次都能準確的投料,找到合適的比例。

青銅的比例也就是在這東西的幫助下,很快的確定下來。確定了青銅的比例以後,薛第一件事就是把製作完成了的武器和刀具逐一收回,換成新比例的,這樣更鋒利。

石路在有了合適的材料後,就按照尺寸和標準的重量製作了一批斧頭和鑿子,刨片,並且讓薛記錄下每一種物品尺寸、重量以及所需的銅的量,方便日後製作。鋸子的樣式也被定了下來,大大小小的有四五種。

在薛忙著按照石路規定的尺寸製作工具的時候,巫卻是在尋找各種煙灰。最後找到一種鬆樹的鬆脂燃燒後的煙灰適合用來調製墨水,他找來許多植物的根葉搗碎了,和煙灰攪合在一起,製成了最簡單的墨。

石路給他幾個剛剛製作出來的天平,讓他確定配方然後做更多。墨水搞定以後,桑在石路的吩咐下,用苧麻搓了一些比較均勻的線。石路把這些組合在一起,又造了一個簡單的搖把和小輪子安在一截竹筒上,就成了墨鬥。

在桑製作繩子的時候,石路帶著孩子在一邊想事情,想了半天沒有頭緒,卻發現桑拿著刀在割斷繩子確定長度,他一下子想起來一種重要的東西——剪子。

想想他也該理發了 ,這些年都沒有理過發,看水的倒影都沒仔細看自己,想到這,放下孩子就跑去了薛的冶煉作坊。

鑄造兩個刀片,在中間留出眼兒,接著用銅釘穿在眼兒裏,釘子的兩頭敲扁了就成一把鋒利的青銅剪子,樣子怪模怪樣但是能用。

確定了剪子的規格以後,石路讓薛趕緊製造一批,好在這東西簡單,弄好模子,一坩堝銅水能造不少。

剪子弄出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理發,族人們不知道族長發什麼瘋,看到他的頭發幾乎被剪沒了,腦袋上坑坑窪窪——桑和葉的手法都不熟,沒把石路腦袋剪掉算不錯了。

這還不算,人們看到族長連哄帶騙把巫、和、陸果以及牛箭的腦袋都剪了一遍,照樣是坑坑窪窪,好像是被他們騎的馬給啃過的草皮。

幾個人每天都哭喪著臉幹活兒。和一看民兵們嘲笑他,就從薛那裏弄來些剪子,強迫著給每個男民兵都弄了個馬啃草皮的頭型,結果是一群大男人哪怕在屋裏吃飯也不願脫下兔皮帽子。

石路很懊惱,這玩意兒還真不會用,是個技術活兒。最後找到一個平時善於用刀削製小東西的族人,讓他去找孩子們練習。同時也讓薛製作了一些鋒利的小刀,讓葉把自己的草皮頭刮了幹淨,胡茬子也被一掃而光。

他也沒忘記要給其他人弄,就到處的找人試,隻是族人們有了馬啃草皮的經驗,哪怕他是威望最高的神族長,都不願當試驗品。

他隻好朝自己兒子下手,趁著桑沒注意,讓葉幫忙著給興刮了個光光頭。剛弄好把孩子抱出去,就遇上巫來找石路。看到父子倆都光著個腦袋,巫問怎麼回事,石路一陣吹噓加恐嚇,讓他相信這可以除蟲和辟邪。

第二天,巫就用神和石路的名義,宣布了光頭的決定,所有的男人和孩子都要弄光頭,女人每天都要到澡堂洗頭,發現頭上有蟲子的統統弄光。

不幾天,華部落上上下下千人到處是光頭。銅帶著他的采礦隊頂著個光腦袋挖礦,凍得哆哆嗦嗦,葉就調了一批兔皮帽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