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來的長老的活兒都安排過後,大家就開始討論桃的任務安排。其實長老們都有些擔心,自己手中的權被分走,但是石路又不能安排個虛位給她。
陸果自己是最忙的。本來石路希望他把生產組交給桃,他隻需負責大局調度。隻是陸果認為,生產組是部落的根基,不了解養殖和種植的就無法去管理。
建築的活兒也是如此。度量衡的使用、看懂石路的計劃等更是技術活兒。至於別的活兒,像是薛和葉的事務,不是計算就是精致的事兒。
當然,作為長期擔任族長的人,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隻是這次桃部落內部出的事兒,最終讓他們並入華部,她內心有些黯然。
畢竟,華部落並沒有做出什麼強迫的舉動,而是族人主動要求得到華部一樣的生活。
考慮了原有人的想法後,石路決定把其他人的職責分拆給桃。她將負責所有材料的采集,比如伐木和采石。
種植中的果林以及規劃中的竹林也歸她管理,這能夠用上她的專長。今後在桑葉泉附近還會種植桃樹,老虎灣上的桃林也會被利用起來。
為了考慮到桃族人的情緒,她還將作為桑的副手。這樣可以讓桑更熟悉桃族中有能耐的人,在審案時也彌補桑未做過族長,缺少必要決斷的短處。
這樣,桃就成為負責麵很廣,有些方麵超過陸果和桑的長老。桑很少幹涉政務組的事兒,桃能參與。陸果管不到重要的人事和審判,桃也能參與。
對於這樣重要的安排,桃有些吃驚,不過很快接受了。她也知道,考慮剛剛加入華的桃部人的想法。
石路也隻能如此安排。實際上他很缺少有經驗的管理者,隻是有時候要考慮平衡問題。不然,他還會給桃更重要的職務。族裏正缺少掌管大局的人,幾個長老都沒有單獨的負責過全族的事務。
“如今部落超過萬人了,這是部落從未有過的景象。不過,管理的時候,就更複雜了。新情況出現的時候,要及時上報。”石路對長老們吩咐道。
四年的時間,才聚集起一萬人,顯得有些忙。不過在這個時空,兩三千人的部落已經是大部落了。到達五六千的極少,而且會因為各種原因,被瓦解。
石路看到的就有蓮部落,遭到圍攻,人數減少。角部落和狐部落因為人太多,所以彼此間衝突不斷,年年都有人因此而死亡。這樣不超過幾年,總會因為獵物不足而有一方消亡。
隻有華部落,由於生產方式的轉變,能不斷的聚集起人口。不過石路也明白,雖然勞動力增加了不少,生產的壓力卻增大了。
狩獵已經遠遠不夠,如果不是有春末夏初的糧食豐收,華部落就會陷入危機。華穀雖然很大,靠著遊獵和采集,頂多夠一兩千人生活。
已經逐步推行的私有化也得往前推,人多了大鍋飯更靠不住。族內紛爭也會由於族人來自不同的地方而變多。
石路從不奢望短短幾年就能讓原本語言不通,信仰有差異的人融合到一起。所以人多了,他麵對的壓力也就更大。
現在華穀已經是一個萬人聚落,並且據點不再是隻有華村,所以管理上就得有所變化。之前的部落和氏族的模式,已經不適合華部落使用。
每一個據點的存在,都是依托著華村,並且為華村提供重要的物資或者某種功能。如果像氏族與部落的關係那樣,處以一種自保依附的狀態,就不適應發展。
為了方便管理,石路製定了新的新的體製構架。華村中的模式將複製到每一個據點裏,添加了一個據點會議。成員包括此據點的總負責人,祭司,醫生和守衛武裝的指揮官。
總負責人,不論是暫時村的村長,或者將來新出現的稱呼,級別上僅次於長老。由於人手不夠,據點的負責人還充當審判員,負責處理糾紛。
為了不讓那些據點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石路把陪審團的規矩也修改了。在據點常駐的普通族人中,選出陪審團。
他們不但參加案件處理,給案子定性,還要參加一些重要的據點會議。這樣就能體現傳統的部族管理事務的特點,穩定族人的心。
在私有製隻是萌芽的階段,華部落裏並沒有明顯的等級分化,一切事務都還是遵循古老的方式。族長雖然有無限的權力,但也有隨時被罷免的可能。
族人們還是習慣共同議事,族長決斷,共同決定犯錯的族人如何處罰。如果一味的以任命方式,那會造成他們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