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林草就交接錫村的事兒,回到了華村。在議事廳,長老們要給他一些新的任務,讓他到北方完成。
首先是探礦和加大木材開采。華部落的工程越來越多,就特別需要來自北方的木材。三岔河附近的修橋工程,所需的硬木本地已經不夠,需要羚河流域給予支持。
探礦是石路給外派的人員的任務之一,每個人都要尋找可用的礦。他也不管這些人懂還是不懂,反正看到奇怪的石頭,都得送回來讓他鑒別。
其次是肉幹獸皮的交易。由於華部落如今以農耕為主,每年隻有少量的人在羚羊穀附近捕獵,獲取的獸皮已經不夠生產需求。至於肉幹,算是附帶產品。
除了物資的交易之外,明年北華部落也會開始部分的養殖和種植。林草要給他們劃定種植區,教會他們刀耕火種,成為華部落北方的屏障。
最後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人口。陸果如今同樣感到人口的短缺,好多活兒都被耽誤。
“族長,華部落人口又不夠了。”陸果抱怨道,“一萬多正式的族人,分配到各處,每處都沒幾個人,遠遠不夠。城牆的建設隻剩下一千人在忙活,其他的都抽調到其他地方了。”
“遊民和俘虜呢?”石路問。
“俘虜都在采石挖礦,遊民被分配到各組。”陸果說,“不過現在這麼多據點,每一處安排的人都不到兩千。玉河高原的建設,讓華村的活兒停了半個月。”
“人太少,地盤鋪的過快。”石路對眾人說。按照葉提供的資料,當合格的遊民升級為族人後,明年部落裏就沒有遊民。俘虜今年得到樹皮人的補充,隻是要讓他們適應,那得很久。
“說說看,族裏缺的主要是哪些勞力。”接著長老們就開始議論。
“建築人員。”陸果首先說道。現在華部落修路和建村是常態化的活兒,指不定什麼時候,石路就給長老們命令。懂得建築規劃安排的人不少,隻是他們手中缺乏足夠的勞力。
“采石、伐木和開荒也缺人。”葉補充道。現在政務組裏囤積的材料一直都不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進程。這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手不足。比如采石,華穀分布了一大堆采石場,卻因為人少,弄到的石頭還不夠華村用。
“族長,過去我們都是用交換的方式獲得人口。不過現在交換的價格也變了,還有我們更需要的是類似俘虜這樣的人,族人的話,我們隻要培訓新族人就夠用了。”桃提出了看法。
其他長老也都讚同。俘虜的獲取方式就是戰爭,付出的成本同交換不相上下,不過獲取俘虜之後,使用成本就低了許多。
一些粗活兒,重活兒都可以交給俘虜去完成,這樣的勞作效率就比族人和遊民高一些。加上修路、造橋、搬運等活兒充滿了危險性,讓族人去幹,他們不一定願意。生活好了,族人比在遊獵的時候更珍惜小命。
“那要去打誰才獲得俘虜?周圍的部族,都沒個固定的地方,我們有時候隻能等待。”石路問道,“大荒原就是人口的主要來源,其他地方相對都太遠。那北華部落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最終,林草領到了最重要的人口任務。
首先是交換,部落會不時的送物資到星星湖,商隊會和各部族講好條件,林草要完成最後的交易。
其次是戰俘的獲得途徑。除了部落親自參加襲擊以外,購買友好部落手中的俘虜也是重要來源。林草需要在駐地建好戰俘營,關押戰俘,等待運輸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