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會議之後,石路把秋會的安排交給了桑,自己到溫泉計劃未來的發展。同時,雲帶著孩子,陪著他整理資料,規劃未來。
溫泉一帶現在就屬於石路自己的度假的地點,由蓮在打理著一切。這個女人自從來到華城之後,石路就沒有見過,而是由桑她們進行培訓。
他比較好奇的就是這女人並沒有顯露出反抗的情緒,而是積極的適應華部落的生活,學習也比較努力。雖然還不能完全聽懂華部落的語言,不過基本上處理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大礙,按照桑的說法,她的適應能力僅次於銅。
石路看到家裏的女人們不再有所敵視,於是也就放心了下來,一些細節的問題就由她們去處理,他不再過問。
倒是部落裏的新變化,才是他關注的重點。過去大家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不會出現太多的分歧,也能聽從自己的安排。不過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每個人的需求更多,也變得多樣化。
石路需要解決的就是讓族人在各自所需中找到平衡,然後順利的發展下去。不然,他不太好指揮部落的生產生活,矛盾也不好解決。
他問雲:“長老們有不同的看法,普通族人呢?”
雲答道:“每個人都想獲得更多的工分,更多的物品,被分到一些獲得工分不多的村的人,也有些抱怨。”
通過雲的了解,加上平時族人的表現,石路總結出族人的需求變化,這需要他去調節。過去由於生存的艱難,族人們都能聽從長老們的指揮,不過生活變化後,各種想法也就出現了。
長老們長期負責某項活兒,也會同別人比較,如果獲得的不多,他們內心就會有些不平。比如巫,過去他的地位很高,但是推行了工分製度之後,人人都忙著獲取更多東西,對祭祀就不太熱衷。
“所以巫才想先在華穀裏種莊稼、養魚,不想對外作戰?”石路問道。
雲答道:“對外的交易和打戰,沒有過去那麼危險,一旦不斷的往外派人,平日巫做祭祀時人就不多。每次外出都是老族人為主,他覺得這樣不好。”
這下石路也了解到族人的心態了。華部落是安全的,一切事情都會被族長安排好,祭祀在他們心中還不如獲取工分重要。至於向外的時候,幾乎出去的人都獲得了更多的好處,這些和巫都沒多大關係。巫的怨言出現,也是理所當然。
更重要的就是族人認為自己已經在工分中拿出了一部分上繳給神廟,他們不用再親自參與,更讓巫覺得被輕視。他才想先讓族人在華穀裏,然後擴大自己的影響,讓更多人參加祭祀。
在華穀裏勞作的族人,顯然不太滿意對外的事兒,他們隻有在部落地盤內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戰鬥還會影響到這些人。陸果就是其中的代表。
至於水鹿和桑等,他們不太想對外發展太多,族人已經夠多,糧食也不愁,未來隻要這樣延續下去就行。
軍隊和商隊就不用說了,對外才是主要的。至於內部的活兒,他們傾向於讓俘虜和遊民去做。和甚至認為所有的族人都成為職業士兵,或者能生活的更好。
同時,雲也透露了從事不同勞作活兒的人,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作坊裏勞作的基本都是會手藝的族人,很少有俘虜,因此他們獲得的收益相對高,帶來的結果就是對分配方式有些微詞。
不同村裏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雖然現在更多采取輪流派駐的方式,但是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利益,有時候會和別的村有矛盾。中央和地方,地方之間的競爭,這時候出現了苗頭。
還有一些族人傾向於單獨勞作,最明顯的就是那些交易的人。他們在城裏和華坪有了擺攤的地兒,有時候還來往於各個村落。通過原始的貿易方式,取得的收益比參加部落集體勞作還多。
陸果對這點並不滿意,因為這些人大部分是會一些手工技藝的老族人,在他指揮建設和耕作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有同樣看法的管理人員並不少,所以他們都傾向於重心在華穀。按照以往不斷的向外擴展,建設新的村落,他們感覺有經驗的人手不夠。對於和希望抓更多俘虜的觀點,他們基本反對,因為那些人沒有族人能幹。
“那麼有人想過要用什麼方法解決不?”石路問雲。今年大部分時間,石路都在外奔波,忽視了內部的發展。
“桃長老曾經說過,想建議你把老族人的工分提高,然後各個村落裏讓一些人固定居住,而不是輪調,會好一些。”雲翻著手頭的資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