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布局之人(1 / 2)

“阪國的那幾個跳梁小醜,開始有動作了麽?”東方豪又問了起來,很平靜地望著諸葛川。

“據探子回報,自從屬下派人送去密信之後,韓非三人近期頻繁交會,想來就是在商議此事,今天早上,他們已經開始調動兵馬了,應該最遲明日就會出征了。”

“刁威是個軟耳根子,沒有什麼主見,既然他認同了,那麼韓非三人就會出兵。本帝雖給了他們保證,但他們還是會防著本帝,想來頂多隻會出兵二十萬,但如此也就夠了。”

說到這裏,諸葛川忽然想起一件事來:“是啊,刁平雖是宗師,對這事,卻隻會當作沒見到。”

這時候,東方豪的語氣,漸漸重了些許:“阿川,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刁威會出兵,能夠想象得到的人,應該沒有幾個,所以本帝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傳訊給東方明,要他在刁威出兵的時候,立即退出封城,轉而攻打兵力大減的海城,逐步改變整個北方戰局。”

原來,大帝的打算,竟是如此的深遠,難怪他能夠鎮定自若,信心百倍,刁威會出兵,若非親自參與了,恐怕我也是猜不出來的,畢竟光明王和刁威的關係,是有些特殊的。

諸葛川下去忙了,他很是期待,因為東方豪的布局,隻不過進展到了中期,就已經無懈可擊。

東方明的重甲兵,果然非同凡響,因為他們幾乎是刀槍不入,唯一的缺點,就是行動緩慢。

一萬名重甲兵,在前方的百艘戰船上,朝著封城的防線衝刺,船速竟然不快,足見其重量。

漫天箭雨,傷不了他們分毫,他們的甲衣,極為厚實笨重,哢哢作響,一如九天之上的鈴聲。

而真正讓人無語的是,就連他們腳下的戰船,竟也是不懼箭矢,雖然是木質的,可在戰船的外麵,卻又包著一層一寸厚的鐵皮,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受到箭矢的傷害。

見到東方明有這樣的兵種出戰,處於幕後的黃胤和凡真一商量,就肯定是東方豪的王牌軍。

既然是王牌軍,裝備和戰鬥力,都會是極為強悍的,所以為了減少自己軍隊的傷亡,也為了更大程度上迷惑東方明,在發現情況的第一時間,黃胤就下令大軍有序地撤退了。

當然,真正執行命令的人,不是凡真,而是處於戰鬥第一線的李顯,從表現上,他並不鎮定。

這個時候,東方明還是有些懷疑,於是大軍登陸之後,他親自率軍衝殺,一路追擊李顯。

東方明出動的,不是重甲兵,因為重甲兵不適合追襲,他們的速度,在平地上都顯得極慢。

他動用的,是峒國的輕騎兵,清一色的一刀一盾,身上一件軟甲,戰馬都是上好的良騎。

說起來,這是東方明第一次遠離本土,渡海作戰,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情況,他運過來的戰馬並不多,僅僅一萬左右,因為他需要運過來的,是那種不暈船的戰馬。

敵人有四萬,自己隻有一萬,東方明卻毅然不懼,一路追擊,他的身後,有著近三十萬大軍。

跟隨著他的,除了明通和唐春之外,還有二十餘名將領,各個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之人。

盡管追的很快,東方明卻還是小心翼翼的,許統當年的失敗,他是銘記在心的,光明王最擅長布下暗樁,他若是不小心,說不準陰溝裏就翻了船,他不想在絕對優勢的兵力下失敗。

這一回,他的小心是多餘的,因為他的輕騎很快就追上了李顯的四萬王朝軍隊,展開了廝殺。

起初的時候,他有心聯合明通,唐春二人,擒下李顯的,因為到了近距離之下,他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李顯是真正身負重傷還無奈戰鬥的,戰鬥力下降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然而,李顯並不與他麵對麵廝殺,而是指揮著一眾王朝的將領與他們三人及那些將領周旋。

畢竟東方明的三十萬大軍都在進發之中,李顯不敢作持久戰,且戰且退,一直到了青環山。

青環山距離沿海防線,約莫有著十裏的路程,半小時就能到達,但這山位置特殊,地形有利。

退到了青環山,李顯才算舒了一口氣,早在之前,王朝就對此山做了足備的布置,堡壘一般。

外麵還有一些軍士和幾名將領在廝殺著,但李顯卻不顧那些王朝將士的性命,下令堵上了。

青環山堵住了唯一的一條前往封城內部的大路,又是極為險峻的大山,山石無數,堪稱天險。

解決了光明王朝最後殘留的那批軍士和幾名普通將領之後,東方明望著那高大巍峨的青環山,下令軍隊暫緩前進,原地紮營,先與李顯的三萬多軍隊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