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長沙激戰(6)(1 / 2)

“目前不管他們走還是不走,先要殲滅石達開一股。石達開隻有三千人馬,且離開賊之老巢。我們選調五千人,分成三部分,以一千人駐紮水陸洲,堵其歸路;另外四千分兩隊南北包抄。將這股人馬殲滅後,賊軍心必亂。但這三路人馬分別由誰來帶領呢?”左宗棠撚著胡須,像問張亮基,又像是自問。

張亮基說:“我看駐水陸洲一軍,由廣西提督向榮帶領,他一路尾追長毛,經驗最豐富。包抄兩路則由綏寧總兵和春、河南河北總兵王家琳分別帶領。你以為如何?”

左宗棠沉默一會兒,緩緩地說:“宗棠剛來,對諸將才能性情尚不甚了解。大人既然定了,就這樣辦吧!”

次日,向榮、和春、王家琳分別帶領各自人馬,離城過江。

向榮從朱張渡口過浮橋,殺氣騰騰地帶著一千人馬來到水陸洲,卻被太平軍的一把火燒了個嗚呼哀哉,一千人馬,被燒死殺死八九百。

南北包抄的兩支人馬聽說水陸洲向榮全軍覆沒,都嚇虛了膽,交戰不到一個時辰,便大敗而逃,為爭奪浮橋,又在湘江中淹死幾百人。

左宗棠站在天心閣上,看到水陸洲火起,三路人馬全部敗逃,不覺長歎,心裏說道:“當年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在博望坡以火攻取勝而使關、張心服,想不到我左宗棠初出,卻中了別人的火攻之計。今亮就這樣不如古亮嗎?”繼而又想,“這班綠營官兵真是一群飯桶,即令水陸洲全軍失敗,南北兩路尚有四千人馬,何以如此不中用!”左宗棠從心裏鄙夷這班酒囊飯袋。他暗暗決定,今後必須親自選擇一批將官,重新招募一支新兵,嚴格訓練,一掃綠營積習。否則,縱有諸葛之謀,也不能在戰場上取勝。

石達開在河西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圍城的將士,不少將領向楊秀清提出:趁此機會,再次攻城。楊秀清沒有立即答應,他要和洪秀全商量。

將近黃昏,洪秀全帶著一班侍衛,悄悄來到妙高峰上。他屏退左右,與楊秀清閉門密談了半夜。

第二天中午,一樁天大的喜事在太平軍將士中傳開。原來,楊秀清的幾個親兵在藥王廟的神座下發現了一方前明的傳國玉璽。這玉璽四寸見方,上鐫五龍交紐,刻著“天地齊壽,日月同輝”八個篆字,裝在一個檀香木匣內,用金鎖鎖著。經隨軍的博學文人鑒定,的確是真正的國寶。他們紛紛猜測,不能理解明朝的傳國玉璽何以藏在藥王廟的神座下。後來,還是楊秀清解釋得最好,眾皆欽服。楊秀清說:“當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原是想借滿人的力量自己做皇帝,故在明朝宮中搜得這方傳國玉璽,秘密保存。後滿人稱了帝,封他為平西王,他心中不服,但兵力單薄,無可奈何。吳三桂到雲南後招兵買馬,擴大實力。康熙十二年,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發動叛亂。吳三桂從雲南打到湖南,占領了長沙。他原想在長沙稱帝,後來時局不利,便撤退到衡州,匆忙之中,將這方玉璽藏在藥王廟神座下。吳三桂雖然兵敗,但是想過皇帝的癮,於是在衡州稱起帝來。當時清兵已圍住了衡州,他一時無法到藥王廟取玉璽。不久,吳三桂一命歸天,藏璽的人也都戰死了,誰也不知道這顆玉璽的下落。今天,天父天兄將這顆傳國玉璽賜給了我們,可見我們的天王陛下是真正的真龍天子。”

楊秀清的解釋與曆史事實很相符合,這方傳國玉璽的真實性是不容懷疑的。全體將士興奮至極,尤其是那些廣西過來的老兄弟們,自覺地焚香禱告,眼中流出無限激動的淚水,感激天父天兄將清妖的江山賜予天國,決心一舉攻克長沙。

當天夜晚,洪秀全召開全體高級將官會議。在莊嚴隆重的氣氛中,洪秀全出來和大家見了麵。因為玉璽的發現,天王在眾人眼中儼然已是登基的天子,全體將官自覺地跪在洪秀全的腳下,山呼萬歲。在大家的無限虔誠之中,楊秀清給洪秀全遞來一個詭譎的微笑。這個微笑,隻有洪秀全心中明白。

洪秀全今年三十九歲,身材高大魁梧,麵孔英俊,留著淡茶色胡須。他與人突出的不同是耳小而圓。現在,他端坐在臨時鋪就的龍椅上,威嚴地說道:“天父天兄將明朝的傳國玉璽賜予我們,是清妖朝廷的結束,漢人重坐江山的象征。我已命令工匠將前明的璽文磨去,刻上‘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十個大字。”腳下歡聲雷動。待大家的心情平靜下來後,洪秀全繼續說,“諸位兄弟在長沙城下圍攻兩個多月,給湖南清妖以沉重打擊。清妖目前是坐困危城,一籌莫展。我們在攻克道州時,便製定了‘直前衝擊,循江而下,略城堡,舍要害,克複武昌,號令天下’的大計。目前我軍士氣正盛,糧草充足,連日江水暴漲,正是我軍浮江北下的大好時機。各軍今夜做好準備,搜集船隻,明早登船,撤離長沙。另林鳳祥帶五千人從陸路出發,掃除障礙,到王家坪上船,出臨資口,到湘陰與大隊人馬會合。李開芳帶一千人連夜南行,布下疑陣,引誘清妖南下,務使大軍安然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