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個時候,李難還在想著圖謀中原。李難召集了親信的將領和高圖前來覲見,準備擴軍北伐。
李難說:“諸位都知道,已經過去了三年,之所以朕等了這三年,就是為了積攢糧草,平定匪患。如今已經糧草積攢的差不多了,匪患卻還沒有平定。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坐視大徹繼續做大下去,所以朕決定哪怕我們根本沒有做好任何準備,也要立刻北伐。”
各將領紛紛主動請戰,李難十分滿意。又看了看高圖。過了三年富足生活,高圖已經是富態了許多,高圖說:“這件事臣以為應當立刻去辦。以現今的局勢來看,我們的土地沒有大徹廣大,我們的戶口沒有大徹多,我們的兵力沒有大徹精銳,我們的財力沒有大徹充沛,遷延等待的越久,對陛下越不利。所以臣以為,應當北伐。但是我們的兵力……”
李難說:“不要緊,緊急征募兵員就是了。就這樣了。退朝。”眾將領和高圖告退了。高圖心說:退朝?這也叫上朝嗎?征兵,征吧,征兵越多你亡國就越快,我的功勞就越大。
於是李難的征兵詔書一發下來,各地官員為了邀買功勞,明明是征兵募兵,到了他們那裏卻已經變成了強征,誰要是不去當兵,輕則抓人充軍,重則殺人放火。攪鬧的各地郡縣的百姓苦不堪言,咒罵官府和皇帝。於是逃難的人口就更多了,逃難躲避官府的人一多,本就飽受盤剝的百姓負擔就更重了,最後隻能拋棄農田,將最後的一點生產也荒棄了。
轟轟烈烈的鬧了兩個月,四處連抓帶騙,“召集”了足足二十萬人。高圖在滸墅關看到的是滿滿一座軍營的新兵,這些新兵一個個東倒西歪,與其說是穿著軍服,不如說是搭在身上,三教九流,痞子無賴,災民老弱。一群群拉幫結夥,一堆堆吆五喝六。窺一斑而見全貌,高圖一看就知道,在給這些人一年時間也休想訓練出來,一旦開戰,這些人就是死路一條。不,上了戰場他們就逃走了,就不會死路一條,但是他們的將軍,乃至皇帝就未必如此了。
巡察了滸墅關之後,返回鹹陵自己的府邸,管家送上了一封密信。高圖打發他下去了,高圖轉身進入密室,關好了密室大門,點燃燭火,拆開密信一看,高圖立刻將信和信封一起放在燭火上燒光了。“你吩咐,我照辦。”
自從婁明,陳化,崔全被李難逐出朝堂,隻能擔任無關緊要的虛職以後,實際掌握朝廷事務的就是高圖。另外李難對這些文案之事一竅不通,更不屑一顧,甚至是聽高圖的彙報也會迅速失去耐心而半個字也聽不進去。身邊親信的也全部都是不識字的武將,無一例外是當年他們兄弟在草頭山上的弟兄,因此隻要是高圖的提議,李難往往是不加過問邊加蓋了玉璽。之後幾乎全部的錢都被各級官員分掉了,李從駕崩後財政拙荊見肘,到了現在更是隻能想盡辦法的去搜羅錢財了。
為此高圖擬定了幾條奏議,其中有一條是關於新的丈量土地的,被高圖夾在一疊公文中間。準備明天呈報。
翌日,李難正在皇宮中練習弓箭,高圖聽太監說李難在練弓箭,不顧太監的阻攔,硬是要在此時向李難彙報。太監們對高圖也是敬畏三分,見他如此堅決,也就不敢阻攔了。此時來彙報視察滸墅關的情況,正好是李難正高興的時候,陡然被打斷心中已經有了三分不滿。
高圖行禮之後,李難詢問了滸墅關的事,高圖說:“新兵的確有不服管教的情況,但是隨著整訓的開始,一定可以克服。以往不是也一樣的嗎?所以請陛下不要聽信他人的一麵之詞,至於說……”
才說了這幾句話,李難已經很不滿了,“好了,好了。訓練新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朕心中有數,那些酸儒的話真是不會信的。你還有什麼事立刻和朕說,朕還沒盡興呢。”
於是高圖將那些公文拿了出來,李難一看就非常頭疼,大喊:“掌印太監,去把玉璽拿來。全部都讓他加蓋玉璽。”
掌印太監取來了李難的玉璽,高圖煞有介事的一件件向李難說明,但是李難心裏想的卻還是他的弓箭,看也不看就讓高圖加蓋,高圖就此將那份重新在全國丈量土地的奏議也加蓋了玉璽。然後不緊不慢的告退了,高圖剛走,李難立刻拉弓射箭,正中靶心,周遭的太監叫好聲響成一片。
既然加蓋了玉璽,也就可以通行大治王朝的每一個角落。於是新的丈量土地的法令推行全國。新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將隱藏起來的土地全部統計起來,進行征稅,同時將已經上稅的田地推行新的稅法,將土地的擁有者和耕作者區分開來按照三比五的比例征收賦稅,如果土地的耕作者同時也是土地的擁有者,則按照土地的擁有者征稅。抗拒新法,或是逃稅棄地逃荒,一律按照死罪論處。按照這個新法,則完全將所有的佃農逼到了生存的邊緣,不但要肩負比抵住更重的賦稅,同時還要向地主繳納地租。這還不算,連逃脫和抗拒的餘地也一律剝奪,徹底將底層民眾綁在了死刑台上。各地的官員也見縫插針,從中漁利,新法要丈量的一丈,他卻按照一丈二來計算,連帶地主一同盤剝,或是夥同地主加倍盤剝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