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4是當時性能最好的軍用運輸機,屬於遠程貨運飛機,裝有4台活塞式發動機,每台功率為1450馬力。C-47、C-53、C-46等運輸機航程都不到2000公裏,而C-54運輸機航程能達到6000多公裏,載重達9980公斤,領先於其他運輸機。由於C-54是遠程運輸機,性能也很好,有機會駕駛它的中國飛行員並不多,能開C-47就該笑掉大牙了。
然而,雪地上的C-54遠程運輸機隻是一具殘骸,似乎迫降時損壞了大部分機身。蒙麵人的目的就是讓楊寧去修理這架殘骸,恢複其原來的性能。在去美國受訓時,我們除了駕駛技術,還學了維修技術,以及飛機製造原理。飛躍駝峰航線太危險了,再好的飛機都會出問題,所以不管是駕駛員還是報務員,每個人都對飛機的製造原理很了解。
從那位帶頭人的口氣推斷,楊寧肯定她不是唯一一個被逼修理那架殘骸的人。修理了幾天,楊寧摸出了一個規律——一天內有幾批人來修理飛機,每個人修理的部分都不同,而她修理的部分就是飛機上的通訊與定位儀器設備。
楊寧曾在修理飛機時,故意留下信息,想和下一批來修飛機的人聯絡。可蒙麵人太狡猾了,每次修理完後,他們都會再檢查一遍,楊寧留下的信息都被燒掉了。那架C-54遠程運輸機幾乎報廢了,花了近三個月都沒能全部修好,中途還要等一些必備的零件換上去。楊寧故意提了幾種很難找到的儀器,但那群蒙麵人僅過幾天就運來了,根本難不倒那群人。
眼看C-54遠程運輸機修好的日子臨近了,楊寧預感會有大事發生,蒙麵人費勁心思修好這架遠程飛機,肯定不會單純地想過一過開飛機的癮。遺憾的是,有關飛機的信息都被去除了,楊寧在修理時根本搞不懂那架殘骸屬於哪一方,隻能從殘骸上的部件分辨出它來自美國,而二戰時的這種飛機型號才有一千多架。
唯一的可能就是,蒙麵人想修好這種重型遠程運輸機,要帶一批很重的貨物去一個很遠的地方。這群人若是軍方人物,他們定會想方設法弄一架C-54使用,既然他們費盡心思修理C-54的殘骸,那他們就與軍方無關。楊寧推斷了很久,也搞不懂蒙麵人與軍方無關,那他們究竟是什麼人。
前些天,蒙麵人一下少了很多,楊寧又被帶出牢房去修理C-54殘骸。在山洞外麵,隻有一個蒙麵人看守她,不像往常五個人看守她一個人。楊寧瞅準時機,在飛機上與蒙麵人打起來,而其他戰友也意識到這時候防守薄弱,同時有兩個人一起從山洞的牢房裏逃出來了。楊寧跳下飛機,沒時間掀掉蒙麵人的麵罩,一心先與另外兩位戰友會合。他們不約而同,早就計劃從山洞裏的牢房逃跑,有一位不知從哪搞到了一份古怪的地圖。
那份地圖北麵畫了一個細小的裸女,裸女旁邊有一架飛機,雪山在地圖上被標為“聖母山”。聖母山上的每座雪峰皆以數字命名,以裸女為輻射,依次排開,離殘骸最近的雪峰就是一號峰。地圖上的路線,有藍色和紅色,可沒標明不同顏色有什麼定義。
奔逃時,楊寧幾乎沒時間和兩位戰友交流,沒跑多遠那兩人就被追來的蒙麵人打死了。楊寧滾下一個雪坡,險些摔死,但因禍得福地避開了蒙麵人。楊寧想往地勢低的地方走,可那邊一直有蒙麵人在搜索,她被逼得一直往南麵走。在按圖索驥的過程中,楊寧摸清了藍色路線與紅色路線的區別。紅色路線代表有蒙麵人來回把守,而藍色路線就稍微安全一點,很少與蒙麵人正麵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