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無人營地(1 / 2)

地獄?

我嘀咕了幾句,外國人和中國人一樣,都信地獄和地府這一套。山洞就是山洞,哪有地獄,庫恩的話絕對不能信。張一城聽完,還質疑胡亮翻譯錯了,這裏明明很正常,根本不像陰森的地獄。的確,這個山洞跟普通的山洞沒區別,連之前的壁畫都沒有。山洞裏沒有明顯的出口,我看了好久,才發現這裏又有一條裂縫,估計都是地震時撕裂的。

庫恩沒看出我們的懷疑,招呼大家一起鑽進山縫,似乎要介紹前麵的一處地方。胡亮叫我們放心地跟去,既然庫恩活下來了,這裏就比較安全。我點頭同意,現在計較地獄沒必要,先找到出口才是頭等大事。這一次的裂縫比較大,我們穿上衣服後,很輕易地就走過去了。庫恩很高興發現了其他人,先走出去以後,就在那邊親切地叫我們慢點,注意別劃傷了。

“這德國人挺好說話的嘛!”張一城笑道,“老子向來不和敵人交朋友,今天看在庫恩會一兩句中文的分上,就當他是朋友了。”

我看張一城說得那麼得瑟,剛想笑呢,卻發現這邊的山洞太大了,大到讓人類感覺自己像螞蟻一樣。手電光根本觸不到山穹,照不到盡頭,空曠得讓人呼吸都變慢了。這麼大的範圍,要在這裏找出口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我們急也急不來。庫恩亮起手電,晃眼間,一個很大的營地就出現在眼前。

營地裏有數十座帳篷,帳篷外有很多生活器具,還有一堆剛熄滅不久的火堆。我看見這麼多帳篷,感到不可思議,都說喜馬拉雅山上鮮有人上來,怎麼有這麼多人隱藏在雪山深處?可胡亮卻說不太對勁,因為營地那邊死氣沉沉的,不像有很多人住在這裏。張一城看了那堆剛滅的火,打包票說這裏隻有庫恩一個人住,結果證明他們是對的。

那處無人營地並不在山洞大廳的中央,隻在邊緣處,可我們卻走了兩分鍾才到達。營地裏的帳篷是墨綠色的,上麵早就積滿了絮狀的雪灰,有的一碰就破了。這種帳篷和現代帳篷不一樣,更像是蒙古包。營地裏有很多火堆,可很容易看得出來,那是很久以前留下來的了。

帳篷裏有不少生活用品,都是被褥和鍋碗,足夠我們取暖保溫之用了。我掀起一床被褥,那上麵有一股臭味,看花色不像現代的東西。營地裏的東西沒有趙菲搜集的多,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直接確認營地的來曆。直到胡亮從一床被褥下麵找出一張銀票,這才大致地確認,營地可能早在一百年前就存在了,因為那銀票就是晚清時期流傳的。

“一百年前?居然有人比趙菲還要先到這兒?”張一城咋舌地歎道。

我猛地想起,一百年前,也就是1841年時,英國人喬治·額菲爾士曾非法對珠穆朗瑪峰進行過測量,並得出一份中文、一份英文的測繪地圖。在那份中文地圖上,那位英國人就把喜馬拉雅山叫做聖母山。可通常大家是把珠峰叫做聖母山,而不是把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叫做聖母山。

這件事早在發現楊寧手上的地圖時,我就想到了,看來這可能就是當時測繪者留下的營地。然而,早在英國非法測繪前,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派人測量過珠峰,那時有55個犯人被帶去做背夫,後來那55個來自嶺南的犯人卻在雪山上失蹤了。想起這事,我就又想起了楊寧口口聲聲提起的蒙麵人,那個蒙麵人就是廣東口音,難道那時的人都繁衍下來了?

胡亮看我想得入神,便問:“是不是在想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