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頁文件是中英雙語的,裏麵記載了一個機密的計劃,我和胡亮恐怕是最先窺到文件的普通士兵。當時,我們身處險境,根本沒有多想,隻想一飽好奇心。再說了,如果是重要文件,我們有機會肯定要帶出去,不能丟在無人踏足的雪山秘境裏。

“瑪特計劃”,全名應該叫“瑪特霍恩計劃”。“瑪特霍恩”是阿爾卑斯山山脈中一座海拔4478米的山峰,中美用此名作為轟炸日本的代號。這個計劃最初是打算從印度起飛,經過“駝峰”轟炸日本本土,可這麼做耗油太大,難度也很大,所以必須把它的起飛地點前移,最後軍方才把基地從印度遷至四川。

起飛地點前移後,燃油補給又成了大麻煩。按照“瑪特計劃”,印度基地不在轟炸日本的航程範圍之內。所以,印度基地那頭的飛機都必須先飛到成都,再從成都飛往日本。由此,“瑪特計劃”提出印度基地的飛機要自己補給燃油。

我們看到的機密文件,就是“瑪特計劃”製定後,開始實行“自己補給自己”的計劃。即用自己的運輸力量將航空油料、炸彈和其他供應品運往成都基地,完成空襲日本的燃料貯備。可是,後來因為很多種因素,沒有完成補給目標,進而使得最初定於1944年5月1日轟炸日本的日期改到了5月底、6月底。

“瑪特計劃”實施時,已經是一年後(1944年)了,我和胡亮提前看到了計劃的雛形,而楊寧他們那批人就是為那個機密計劃探路。沒想到,他們一開始就出事了。後來,我也得知即使日夜加班加點空運補給,也沒完成目標,因此“瑪特計劃”才數次推遲。要知道,平均每運送一加侖汽油,就要在空中耗掉七加侖汽油,這樣做看起來笨,可戰爭時卻是唯一能用的辦法。除了美國扔的兩顆原子彈,還有1944年及1945年的屢次轟炸,這才逼得瘋狂的日本投降。

張一城看我和胡亮站在森林深處,久久不過來,他就大喊了一聲,問我們在幹嗎。楊寧已經醒了,我便轉過身,和胡亮一起回去。至於被迫先曝光的“瑪特計劃”,我和胡亮決定不在他們麵前透露半字。這份計劃已經製定出來,想必軍方有存底,我們這樣說出去,誰知道會不會將計劃泄露而導致失敗,雖然看起來我們都不像叛徒。

楊寧醒過來,意識比以前清醒多了,可是話仍不多,不知是不願意講,還是沒力氣講。庫恩見楊寧醒了,對胡亮用德語說,趙菲和楊寧一樣,都是很漂亮的中國女子。我很想說,趙菲沒死,你這家夥居然9年了都沒和她碰到,怎麼就隻想著找戈沃羅夫,你他媽的不會喜歡男人吧?

我話還沒說呢,張一城就對著駝屍問:“你們說,這頭駱駝怎麼跑到雪山上來了?”

“你問我,我問誰,雪山上奇怪的事情海了去了。”我已經沒心思去刨根究底了。

“當時在冰塔林裏,炸出了很多煙霧,我們都在朝天上開槍,誰會注意到駱駝怎麼出現的。”胡亮說道,“我看,駱駝肯定是憑空出現的。”

“那就怪了,憑空出現,要怎麼出現?”張一城繞進了死胡同裏。

站在森林邊上的韓小強退了回來,大喊:“不行了,石像離森林越來越近了!”

楊寧望著那群石像又開始歇斯底裏,我怕她做出過激的舉動,想要去安撫她,可她一頭躲進我的懷裏,怎麼都不肯鬆開抱著我的手。我心想,都已經走出雪穀了,後麵就是地圖上的1號峰,有沒有C-54遠程運輸機的殘骸,退到後麵不就知道了?庫恩有點偏執,認為戈沃羅夫跳傘時落在森林往冰塔這一邊,不願意去雪山那邊。胡亮對庫恩講了幾句德語,大概意思是石像圍過來了,現在後退到雪山是權宜之計,又不是不回來了。

跟精神有問題的人交流,並不困難,隻要你找到他們的弱點,就能像哄小孩一樣簡單。庫恩聽了胡亮的話,收拾東西跟我們準備走出森林,這時候森林外再一次響起飛機劃過天空的聲音。先前衝上雪山的三架零式機裏,已經有兩架葬身在冰塔林了,現在還有一架,它正飛出茫茫白色雪霧,開向森林這一帶。

我一聽鬼子又來了,急得直躲腳,這幾個鬼子到底來雪山幹嗎的?虧得冷杉森林很茂密,零式機壓得再低,也不可能看得見躲在森林裏的我們。鬼子先在冰塔林內一番轟炸,過了一會兒,釋放了很多石像,可石像一個都沒被炸碎。鬼子可能察覺到異常了,這才繼續飛到前麵,想要轟炸冷杉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