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市質監局公開招考公務員的決定是張文滔提出來的。這些年隨著質監事業的發展,質監業務工作越來越多,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質監工作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張文滔要求市局人事科對全市質監人員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讓張文滔感到很擔心。全市已經有三年的時間,而市局已經有五年的時間沒有從外麵進過人了。人員老化已是不爭的事實。盡管有很多的老同誌還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盡管他們的工作能力都很強,也有寶貴的經驗,但新陳代謝是誰也無法阻擋的,張文滔想應該趁老同誌還在崗位的時候,多進一些年輕人,讓他們搞好傳幫帶,為質監事業儲存人才,因此張文滔決定向省局請求讓沿海市全市質監係統公招一批公務員。省局很快同意了沿海的報告。張文滔要求每個縣市區至少要招五個人員,市局共招兩個人。周若雨的弟弟周嘉明決定報名參加沿海市質監局的公務員的考試。
周嘉明從濱江大學畢業有兩年了,在沿海一中教曆史,對於這個弟弟,周若雨還是挺放心的。嘉明在學校裏業務能力突出,工作出色,剛到學校就代表一中參加全市高中曆史講課比賽得了第一名,教的學生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第一,嘉明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作為姐姐,周若雨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但最近,家裏因為嘉明的工作問題出現分歧,周嘉明想參加沿海市質監局組織的公務員考試,當一名公務員的決定遭到了周若雨爸爸媽媽的反對,他們認為沿海一中的工作挺好的,一中是沿海市最好的中學,老師的工作穩定,收入也比沿海市政府部門的收入高,嘉明又是沿海一中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在沿海一中幹下去,嘉明有一個光明的前景。沿海市質監局最近出了劉思維和熊文清腐敗案,社會形象很差,一般的人都不願意去,加上周家在政界又沒有什麼關係,嘉明到了質監局說不定會當一輩子的辦事員,沒有什麼意思。
這件事情讓周若雨很為難,一邊是爸媽,一邊是從小看著長大、讓她引以為傲的弟弟,不過從內心來說,她還是比較支持嘉明的想法,她知道作為一名老師,表麵上工作很體麵風光,但實際上有許多不如意是外人無法想象的。社會上常說教師一年有兩個假期,很好很舒服,其實他們不知道老師的辛苦與勞累。就拿她自己來說,要上兩個班的語文,不知道的人會說,你一天上兩節課還不輕鬆,其實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課下的備課所花的功夫又豈止兩節課的時間。還有老師的工作是一種知識的重複,對於周嘉明來說,他所教的曆史更是如此,想一下,中學和大學學曆史,完了又教中學曆史,一輩子就和曆史打交道了,這種生活對於嘉明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的年輕人來說的確有點痛苦。周若雨對嘉明的選擇投了讚成票,她決定和父母好好地談一下。
周若雨先打了一個電話給媽媽,告訴媽媽晚上她要回家吃飯,周若雨的媽媽聽了很高興。對於周若雨,父母親從內心來說都感到有點對不起這個孩子。周若雨不是現在的父母親生的,周若雨的親身母親是一個知青,未婚生下了周若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根本沒有辦法養活她,無奈之下,周若雨的親生母親找到了當時結婚兩年但一直沒有小孩的周若雨的養父母,請求他們收養周若雨,養父母看著周若雨的親生母親可憐,加上他們也的確想要一個孩子,所以就答應收養周若雨,養父母一直把周若雨當作親生女兒對待,後來為了要一個男孩,養父母又生了周嘉明,而周清則屬於父母意外的產物。在有了周清和周嘉明以後,養父母把更多的精力用來照顧兩個小一點的孩子,對於周若雨的關心就少了,不過那時的周若雨已經很懂事了,每天放學後一回到家,總是幫著做家務,帶弟弟妹妹。後來周若雨上了大學,離開了家,每個假期都在外麵找工作賺錢,幫著減輕家裏的負擔,參加工作後,又把工資全部交給父母管,自己省吃儉用,新衣服都很少買。在個人感情上,養父母知道周若雨和張文滔的感情很深,但是麵對周家的救命恩人的求婚,養父母隻有請求周若雨答應,周若雨嫁給夏建國以後,一家人很幸福,養父母的心裏才好過一點,不過他們似乎也感覺到周若雨的內心並不是很快樂,而周若雨嫁給夏建國以後,就很少回養父母家了,養父母其實是很想周若雨常回家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