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遊北京天安門(1 / 2)

北京,他是多麼神秘而遙遠。

他見證過1949年的那個次秋冬交替。

他見證過百年間一個王朝的涅槃。

他見證過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他也見證過現代技術的精妙絕倫。

那可能是一場夢。

“喂,醒醒,到了!”一個聲音在呼喚我。

當我驚醒時,我看到的一長條的管道。不,準確的說是管道的入口處。

“跟我走。”一個聲音指引到。

我絲毫沒有猶豫的照做了。跟隨著他的指引,我開始穿過一個又一個的管道。

這些管道並不漆黑,但是都是那麼的冗長,都是那麼的曲折、都是那麼的錯綜複雜。

起初管道是一個長方體,當我行走在這個長方體內部,我並沒有看到我頭頂上那些將電線露在外麵的電燈,也沒有看到那地上用水泥鋪成的地麵。

我看到了的是一組黑白的映像,映像裏有許許多多的工人,他們有的在敲石,有的在刨土,有的在搬磚,有的在一張滿是塗鴉的白紙上指指點點。

“快點。”又是那個聲音。

我跟著聲音走進了一個塞滿了人的地方,在裏麵站了一會兒,我來到了一個新的管道。這根管道可能跟上一個管道不一樣,它可能不是長方體。這根管道可能跟上一個管道一樣,它可能是長方體。

我不確定,因為他的光源並不像上一個管道那樣,是從我的頭頂上投射下來的。它的光源來自四周,來自哪一個個燈箱,來自哪一塊塊瓷磚,來自哪一張張液晶屏幕。

走在這條管道裏,我仿佛聽到了發電機的聲音,我仿佛聽到了電鑽的聲音,我仿佛聽到了打樁機的聲音,我仿佛聽到了那些熙熙攘攘,我仿佛聽到了那些世錦繁華。

“快點,跟上,別跟丟了!”

那聲音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類似的話,我也一次又一次的跟了上去。直到黑夜來臨,我再次睡去。

當我醒來,太陽已經掛在天空的四分之一出,可以說是天光大亮,我想我已經錯過了天安門城樓前的升旗。

“先去長城還是故宮?”有人向我們問道。

雖說有句俗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喝豆汁真遺憾。”,但秉著對中國古代皇室的好奇,對那古代建築的好奇,對那曆史性時刻的好奇,我和小夥伴們選擇了故宮。

記得以前聽人說過,老北京的建築格局是塊塊非常嚴謹的田字形,當有人問路的時候,老北京人總會說:“你先往南邊走,到了路口向北去。”,而不是說:“你先往前走,到了路口向左轉。”這側麵證明了,老北京的路都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的。

可當我們一行人走去往天安門時,大概是誤入了一段時空隧道的裂隙中。這道裂隙裏,有蜿蜒的人行天橋,有漆黑地下通道,還有那布滿青苔的石磚路和那類似古堡的紅色城樓。

和所有的探險一樣,當我們喝完身上最後一滴水並在這狹小的間隙裏做出最後的奮力一搏時,我們成功了,成功的到達了目的地,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那是擁有鮮紅的圍牆,金色大門的門樓。在任何照片或視頻裏麵,它是那麼的巍峨跟雄偉,它是那麼的聖神而不可侵犯。

可當它就矗立在我麵前時,我不禁感到些許失落。因為它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雄偉,它可能就跟一般的教學樓一樣高,甚至沒那麼高。它那巨大的拱門也並非金燦燦的,湊近看那九九八十一顆門釘,已然顯現出了它古銅的本色。

踏上天安門外的那雕刻精美的金水橋,我本以為會給我帶來一種古代大臣進京麵聖時的激動和喜悅,亦或者擔心與害怕,可當我看到橋上那一排排身材魁梧、滿手老繭,目露凶光的武警時,我被迫在心裏認定了,我注定隻能是一名千年後,來窺探那盛世風采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