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帝國聖都南有“聖龍”,北有“神凰”,兩座千峰萬壑的龐大山脈,隔著兩百六十裏平原遙相呼應,將大陸第一巨城拱衛其中,為這座雄城阻擋了北方凜冽的寒風,使其成為一片寶地。
以聖龍、神凰命名,倒不是帝國純粹為了提升聖都氣勢,特意以此為名,而是,這兩條山脈的形狀,確實很像遠古時期的聖龍和神凰。若從高處俯瞰的話,隻要天氣足夠好,就能從兩條山脈分別看出巨龍潛海,神凰飛天的氣勢。
海,指的便是聖都正麵,也就是西麵百裏外的八百裏“神武湖”,那裏是滋養灌溉帝國大半個北方,為帝國兩千三百餘年來的生生不息提供水源的起源地,包括這座雄城在內。
而可以提供這個視角的,自然便是東麵的三十三重“道”山。
之所以稱之為三十三重山,便是因為這座比聖龍、神凰兩條山脈加起來還大的巨山,中心處共有三十三道峰,一道比一道更高,就像是三十三級舉行台階,一步一步往上,直至隱入天際。
昊天道門,便坐落在三十三重道山中。
十一重山以下,對外開放,由帝國和這個古老宗門共同管理,十一重以上,便是隻有昊天道門的弟子才能進入的地方。而最後的九重山,則向來便是隱秘之地,別說外人難以涉足,就連許多昊天道門弟子,在宗門待了一輩子,也從未登上去過。
從來沒有人能從大地上,看到最後的九重道山,因為終年隱沒在雲霧裏。也極少有人知道,廣袤無邊的平原大陸上,為什麼會在這片巨大的區域裏,出現了這樣一種地形格局。
昊天道門的聖地,在第二十九重山上,所以托死去的大太監汪賢的福,蘇越三人將有幸登上這座堪稱大自然奇跡的高山,看一看那傳說中的最後九重山。
帝國固然強勢,但也不是什麼方麵都很霸道強勢,在武王朝承認了罪行,並送來一係列的證據後,自然也沒了繼續扣著趙清兒不放的理由,所以盡管對她“胡亂認罪”,對王朝捏造大量證據,影響案件調查頗有微辭,帝國也很痛快地,在蘇越一行人抵達的第三天放了人。
趙清兒恢複自由後的第二天,一行人便在帝國相應官員的帶領下離開聖都,來到了這座鬼斧神工,如同仙境一般的巨山下。
前十一重山誰人都可以上,隻要肯掏錢買“門票”,就不會有任何人阻攔,甚至山上還有很多提供飯食住宿的的地方,隻不過價格高於聖都裏的酒樓客棧,就如同一個大型的天然公園,這一點和蘇越來的世界沒有太大區別。當然,一行人是在帝國官員的帶領下前來的,所以無需買票入場。
前邊幾重沒什麼奇特的,無非就是大大小小的山峰挺拔一些,上山的路陡峭一些,隨處可見為了更加吸引人前來遊玩而特意修建的一些設施和人工景觀,和貌美英俊,身著昊天道門青衫的弟子,引領著成批成隊的遊人,講解各處景點的曆史淵源,甚至有的地方還豢養著一些珍奇動物甚至妖獸,吸引遊人額外買票觀賞,和動物園沒什麼兩樣。
見得聽聞許久、好奇已久的天下第一宗門,竟也是這麼一個充滿銅臭的地方,蘇越不禁隱隱有些失望。
隨著周圍的山漸漸矮了下去,三十三重山主峰漸漸從千山萬壑中顯現出來,人工修建的景觀也逐漸消失,這座屹立天地之間不知多少年的巨山巍峨氣勢,終於也一點一點地露出了真容。
這裏已是第九重山,仍然還對外界開放,但由於山路更加險峻,越來越高的原因,遊人已經少了很多。
到十一重的時候,已經能夠粗略看到極遠處,若隱若現的聖龍、神凰兩條山脈的崢嶸。
到得這裏,四周的峭峰險壁已經完全沉了下去,隻剩下仍然看不到頂,也看不到邊的巨型主山,仍然向天際一點一點拔高。
十一重主峰下,是一麵巨大的青石廣場。廣場另一邊,是一道古樸巍然的巨大石門,再後方,是一條徐徐向上延伸,邊角縫隙處冒出苔蘚的石階。
石門後的一麵峭壁上,“昊天”兩個樸實無華的大字靜靜平躺,粗略看來,完全不像出自名家之筆,字體圓潤,無鋒無芒,但仔細品味的話,便能感受到這兩個普普通通的大字中,仿佛蘊含著無窮盡的磅礴奧義。
山門前無遮無攔,甚至就連守山弟子也不曾出現一個,但,所有堅持登上這裏的遊人,都沒有一人選擇穿過那道巨門,最多是走到門前,好奇往更高處看上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