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四年六月六日癸醜
大宋殿前司內殿直右第一班都知高懷恩端詳著黃樺弓上的字“燕晉”兩個字,深吸一口氣,慢慢地呼氣,等呼吸更加平穩的時候,從弓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扳指扣弦,穩穩地拉開弓,放箭,右手自然後擺,一氣嗬成。鑿子箭疾速飛出,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正好與他想射中的細枝擦肩而過,高懷恩暗自可惜,回頭看看折得源,折得源微微地一笑,高懷恩跑過去,找了好一陣,才撿到那根箭,又跑了回來。
“後手如握虎尾,”,折得源拿著酒葫蘆,一邊喝著酒,一邊誇獎了自己的徒弟,“懷恩,你的右手有進步。收拾好弓、箭,今天就練到這裏。”
“謝謝師父指點,就是一次隻能射一支箭,太不過癮。”,高懷恩把箭放回箭袋,又鬆開了弓弦,他摩挲著弓上的“燕晉”兩個字,北漢已經投降,太原再也不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了,他是不是應該把弓上的晉字擦掉呢?
自殘唐以來,中原大地藩鎮林立,兵強馬壯者以天子自居,其中又以盤踞河東太原的李克用和汴梁的朱溫實力最為雄厚,最終由李克用最為驍勇的兒子李存勖滅掉了朱梁政權,建國後唐。
後唐內亂,被石敬瑭引來北方的草原霸主契丹攻滅,石敬瑭建國後晉。
石敬瑭死後,契丹與後晉關係惡化,契丹南下滅掉了後晉。在契丹退出中原時,大將劉知遠乘機收複中原,建國後漢。
劉知遠死後,大將郭威在北上抵禦契丹時造反,奪取了皇位,建國後周。
郭威臨死傳位給自己的內侄柴榮,後周世宗柴榮勵精圖治,隨後又擊敗南唐、後蜀,逐漸強大起來,但不幸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病亡,後周被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所篡,建國趙宋。
趙匡胤立國後,逐步消滅了南方等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但是,盤踞在太原的北漢,卻一直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以趙匡胤的赫赫戰功,也兩次受挫於太原城下。“盛則後服,衰則先叛”,那些起家於河東的將領,屢屢從太原入主中原,而太原卻在近百年中未被攻克過。燕晉兩地,是趙宋官家最為放心不下兩個地方,撫平燕晉,則是大宋軍人的最大夢想。
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登上皇位,成為趙宋的第二任官家,而太原這個頭等大事自然擺上了日程。在即位四年之後,官家終於下令討伐北漢。三月,雲州觀察使郭進領兵在白馬山,大敗增援北漢的遼軍主力;四月,等官家從鎮州出發,抵達太原城下時,北漢已經僅有太原一座孤城。六月初,北漢劉繼元在外援無望,山窮水盡的時候終於降服於大宋。劉繼元是別無選擇,如果不是官家嚴令停止攻城,等待劉繼元投降,沒有人能夠擋住太原被屠城的結局。
箭雨和戰陣,是官家引以為傲,克敵製勝的兩大法寶,還有他哥哥留下的百戰之師。這也讓官家躊躇滿誌,取太原不過是翻餅而已,實在難以彰顯他的文治武功。在從鎮州出發,禦駕親征太原的時候,他的心其實更多向往的,是北邊的幽州,那才是真正的餅,而且要他親自來翻。因為隻有翻了這張餅,才能超越李唐,重建漢家帝國聲威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終究是在野外,要節約箭矢。再說,箭術不是光靠練習就能提高的,你要是能在任何時候,平和自己的心態,就能夠百發百中了。”
“我在太原城下,一個人都沒有射中。”
“那當然!那時候,隻要押班一聲令下,隻管向城上放箭就成,誰管射中了沒有!”
“不過,全軍一起放箭,那氣勢,真得是駭人!上百萬的箭支,一會兒就射光了。”
說起押班,高懷恩想起來了,“師父!聽高大哥說,我們真的要去幽州呢!”,高大哥是禦龍弓箭直都虞侯高瓊,在太原的時候,押弓弩兩班。他和高懷恩一樣,是官家舊邸的親信,一直就是高懷恩的老大哥。
“那是官家操心的事,我們隻管打仗。”,折得源還是喝著他的酒,他對幽州沒有像高懷恩那麼強烈的向往,“你也喝一口?”
高懷恩堅決地搖了搖頭,他已經收好了自己的弓、箭,他今天還沒有練過刀法,又抽出了自己的手刀,擺了個架子,舞了起來。
高懷恩隨侍在趙光義左右的時候,趙光義還是晉王、開封府尹,在晉王府邸小小的演武場上,高瓊、王漢忠、傅潛、劉文裕和他,一幫侍衛每天都勤練刀槍。趙光義喜歡在有空的時候,來看他們的訓練,有時候,還會親自下場,一起比試箭法。在閑得蛋疼,無處發泄的時候,趙光義甚至還組織了劍舞班,名為劍舞,實際練的是刀法,一幫人個個袒胸露臂,把手中的利刀舞成了花,最高潮處,一齊將劍拋向空中,伸手接刀,或者用身體巧妙地接刀,讓旁邊觀看人大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