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帶走了所有庫存的雪茄走了。朱載垕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了今年的工作上麵來了,幕僚們都叫在一起,商量一下今年都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說是會議,其實更像是研討會,坐定之後,高拱就拿出了一根雪茄。朱載垕就說到:“強調一下會場紀律,不允許抽煙!”高拱聽完把雪茄又放回了煙盒裏麵,其他幾個正打算掏煙的,都把煙放在了袖子裏麵,然後笑話起了高拱。
笑了一會兒,朱載垕說道:“抽煙雖然不致命,但是我個人建議,能不抽煙最好!說一下,新的一年這也算是要開始了,今年咱們除了開荒的事情高拱來負責,你們看還有什麼事情,能最好在今年一起做了。”
這時候陳以勤就說道:“寧夏今年任務比較多,但是延綏那邊沒有太多的任務,我覺得我們延綏今年也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我考慮了一下,第一項就是耕牛的問題,王爺你看能不能通過貸款的形式,把耕牛給我們延綏也發過來一些。我看著王爺今年已經購買了上萬頭的耕牛了。延綏去年統計過這個貧困家庭,所以,今年這些耕牛最好給貧困家庭!”
“你的建議不錯,我覺得可以給延綏今年先撥過去五千頭,明年的時候在增加一點,你的那個貸款建議不錯,你下去找王璐商量一下這些牛的價格,現在都給你按照貼息貸款計算。延綏去年統計的我看了一下,人口是四萬多戶,其中赤貧的就有兩萬五千多。今年我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會來寧夏這邊工作,但是預計留在本地的也不少,我給你門撥款二十五萬的扶貧專項款,你想辦法要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可以發展養殖業,隨著軍隊的訓練量越來越大,我們今年對於肉食的需求大概在二百萬斤以上。除了本地采購還有軍隊打算今年發展養殖業,我可以讓軍隊向延綏專門收購一百萬斤,你讓當地的一部分老百姓來搞養殖,看能不能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而且我敢保證的是,明年的時候,我們這裏會開一家肉類深加工工廠,到時候需要的肉類就更多了,所以養殖不用害怕賣不出去!”
“王爺既然說道撥款,我厚著臉在求一點,我下去延綏也走了走,發現延綏的小孩子特別多,但是上學的很少,一個是學院少,一個是先生少。當地人窮,給不起先生太多的束脩,先生也不願意留下來教學生。造成了一種惡性的循環,先生越來越少,學生也越來越少。”
“你說的這個問題很及時,教育要抓起來。我看全屬地範圍內都要大建學校,不光是延綏地區。原則上,未來一千戶左右能有一所學校,但是目前我們還達不到這種水平,我給大家今年定個目標,每個縣最少修五所學校,縣城一所,下麵的鄉鎮最少有四所。縣城的哪一所,能容納一千人讀書,鄉鎮的能容納三百人同時讀書。延安現在是三州十七縣,我給你一百所學校的任務,當然,你要是有本事的話,你還可以一個鄉鎮一所學校,不過我要求你必須要抽驗十分之一,剩下的你都要派人一一查驗。”本來朱載垕有意每一個村修一個小學的,最後發現,這個時代的人數有點少啊,全陝北加起來就是四十多萬人口,不到五十萬的樣子。適齡學童的數量大概有十萬人的樣子,考慮到女孩子家裏人不會支持去讀書,那麼真正讀書的人數大概隻有五萬人,修建一百所應該是滿足目前所需了。
“學校的質量我要求要建成當地最好的建築,最差的也應該用磚來建造。學校除了教室,老師的辦公室,還應該有食堂,我看當地的很多家庭太窮了,孩子都缺乏營養,未來,我們可以給孩子增加一份營養餐,讓他們能吃飽吃好,還要有足夠學生活動的……蹴鞠場地和其他運動的場地。”朱載垕越說越多,差點籃球足球什麼的都說出來的,最後改成了蹴鞠了。
說完這些,就接著說道:“未來如果與可能的話,在村裏麵修建一個一到三年級的教學點,年齡小的先去教學點上學,年齡大的就去鄉裏麵上學。所以有可能的話,給鄉村學校留出來宿舍的空間,就算目前不建設宿舍,如果未來真的有需要,可以建設一些宿舍,讓孩子住宿到學校去讀書。”是修建宿舍,還是合並鄉村,朱載垕現在並沒有拿定主意,還要看寧夏這邊大規模建設對於陝北那邊人口的吸引情況才能決定。如果陝北人口大量外流,本地人口不足的話,就適當的合並一些鄉鎮,讓老百姓住在一起。如果人口流失不多,就建設宿舍,讓學生住宿。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朱載垕覺得,未來如果要減少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話,陝北很可能需要大規模的移民,不過這個隻是個想法,未來未必要這麼做。
“還有太嶽啊,給你交代個事情,在寧夏城找一塊一千畝以上的荒地,你在哪裏找人設計一個師範學校出來,師範學校不培養普通的學生,他是培養老師的。師範的意思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以後啊,所有的老師必須要在這裏學習過,達到了學校的要求,才允許他去當老師,正所謂,種起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沒有好老師,怎麼能培養出來好學生呢?再者就是你下去給椒山(楊繼盛)說一下,讓他給我找一些年輕思想靈活的學術大家過來,就說我這裏要編寫一套教材,最好諸子百家都熟悉的那種最好了,人數是多多益善。年紀大的就算了,西北苦寒之地,要是出點意外,我就是罪人了。”不找年紀大的,完全是因為不想因為思想認同的原因跟這些人起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