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礦洞是SURVIVE第一代遊戲中保留下來的經典單挑地圖,這款遊戲經曆了數次重做,很多地圖都被改得麵目全非,或者更新換代,但幽靈礦洞依然被保存了下來。在SURVIVE的背景小說裏麵,幽靈礦洞還是一個大有來曆的地方。
聯邦和帝國在海王星的戰爭最終以帝國的取勝而告終,帝國獲得了海王星的全部資源,幽靈礦洞隻是帝國在海王星上的諸多礦井之一。後來在開采的過程之中,不斷地有人在礦洞失蹤,派人去查找原因也根本就找不到。
而且礦工們發現,礦洞突然多出來了一些奇怪的路,有的時候路存在,有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地不見了。
然後幽靈礦洞這個名字不脛而走。
後來隨著調查人員地不斷增多,人們在礦洞的深處發現了一個遠古人工智能,所有的一切都是這個人工智能做的事。警報解除了,不過幽靈礦洞這個地圖留了下來。這張小地圖以地理結構不穩定、通道複雜、低氧環境、道路隨機變化,無光線而著稱,是變數最大的地圖之一。
楊海和威廉王子開始選擇擬真人物,在SURVIVE之中,擬真人物分為三種,力量型,敏捷型和智力型。不同類型的擬真人物的負重量不同,能夠使用的裝備也不同。
幽靈礦洞是一個敏捷偏向型的地圖,在這個地圖上,敏捷類擬真人物占據非常大的優勢,而碰巧威廉王子最擅長的就是敏捷型人物,他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楊海對於三種人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向,他覺得自己打哪種人物都還可以。因為他知道自己反應很快,選敏捷型人物在這樣的地圖裏麵打威廉,說實話沒有什麼挑戰性,所以就選了一個智力型的角色。
威廉看到楊海的選人皺起了眉頭。智力型的人物一般司職工程兵、機修兵、雷達兵或機械特種兵等等,要麼打輔助,要麼打團隊核心,單挑裏選智力型人物的還真是少見。智力型人物比力量型的人物的負重量要低很多,因此能夠攜帶的裝備數量非常少,相對而言十分脆弱;比起敏捷型人物來說行動能力又很差,因此依然會造成生存能力方麵的缺失。
在幽靈礦洞這樣的無光線、地形複雜的低氧環境之下還敢選智力型人物,這是因為這個IEC太擅長此類角色,還是沒把他放在眼裏?
抱著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又開始挑選裝備。
能夠挑選的裝備數量和負重量有關,力量型人物的負重最高,高達200公斤;敏捷次之,120公斤;智力最低,隻有80公斤。通常,所有的裝備加起來不能超過標準負重的110%,超過是違背規則的。
而如果負重在100%到110%之間的話,也會被降低行動能力。相反,如果裝備負重低於50%,在行動能力上麵還會有一定的增加。
威廉王子挑選的裝備非常標準,一麵ES-39輕型兩用折疊盾,一柄核能激光刀,一把火力強橫的白銀AK激光槍,七個壓縮能量彈夾,還有為了適應環境而選擇的紅外線護目鏡(適應無光線環境)、標準重力防護服(隔絕射線低溫以及保持標準重力)以及氧氣轉化裝置(這個不解釋)。其他的裝備都算是輕型裝備,隻是折疊盾和氧氣轉化裝置比較重。
所有的裝備選擇下來,負重97%。
威廉王子對裝備的選擇可以說是中規中矩,楊海呢?
智力型人物還是有一點特權的。特種戰術背包是智力型角色特有的裝備,僅僅負重30公斤,卻包含了所有宇宙惡劣環境作戰所需要的裝備。楊海選擇這個並不奇怪。但是他選擇的其他裝備讓威廉看不懂。
負重3公斤的R-1型磁能槍。
磁能槍的破壞能力眾所周知,但那是對大型目標的破壞能力。磁能槍的彈道不穩定而且緩慢,R-1型磁能槍就是小型磁能槍,這是彈道最飄最慢的磁能槍了,單挑的時候,彈道如此之差的磁能槍能有什麼用處?
負重2公斤的裏氏鈦合金軍刀。
威廉想象不出楊海選擇這件裝備的理由。裏氏鈦合金軍刀其實也是鼎鼎大名的武器,刀身略顯笨重,但是如果將鈦合金軍刀的九種功能羅列出來,人們就會驚歎這種天才的設計,居然能把這九種功能給集結在這麼一個小小的東西裏麵。
它除了所有軍刀都能做的事情——戰鬥之外,還有八種功能:指南針(刀柄末端)、抗生素(藏於刀身)、高純嗎[和諧]啡(藏於刀身,用來拚死一搏)、校正槍械(刀背的特殊造型)、生火(刀身的一麵嵌了一片燧石)、金屬鏡麵(刀身的另外一麵光可鑒人)、開鎖(刀刃的特殊造型)還有釣魚(刀柄內藏魚線和魚鉤)。裏氏鈦合金軍刀是所有野外生存的軍人最喜歡的裝備之一。
但是這些功能對於現在的場景來說全都沒有用。
海王星是不可能生起火來的,幽靈礦洞內強大的磁場足以讓指南針失效,單挑用不著抗生素,也禁止注射嗎[和諧]啡這樣的東西,磁能槍不需要校正,他也不需要金屬鏡子,因為鏡子是在有光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的,至於釣魚……並不是海王星名字叫海這裏麵就有魚的,什麼魚能在這裏生存?那可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