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她的名字便是出自這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草/賦得古原草送別》。師父說,之所以給她取個“離離原上草”的“離”字,是希望她能像生命力旺盛的小草一樣頑強,生生不息——
“靜離,靜離,快過來,看我發現了什麼?”
哦,對了,忘了說了!她的道號是靜離,師父是清曦觀的清曦道人,前麵這個正對著她鬼吼鬼叫的是她的寶貝師兄靜墨。
靈台山的山坳裏,兩個十來歲的小鬼頭正一手提著竹籃,一手拿著小鋤鎬在山坳裏找尋著藥草。
隨著濃鬱的幽香,略大點的男孩似乎在一塊凸起的山岩後找到了一枚碩大的靈芝草,此刻隻見那男孩清秀的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招呼著不遠處的同樣身著淡藍色道袍的小女孩,獻寶似的將靈芝草遞到了小女孩的麵前。
陽光下隻見,眉兒彎彎,眼兒含笑,一張粉嫩嬌俏的小臉滿是甜笑,而額際的梅花胎記映襯在眉間越顯嬌嫩。
師父說:觀三教,惟道至尊。上可不朝於天子,下可不謁於公卿。能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
因此,八歲的靜離小道童,很以能拜入師父門下而自豪。
師父還說:吸甘泉而漱齒,嚼鬆柏以延齡。歌之鼓掌,舞罷眠雲。遇仙客,則求玄問道;會道友兮,則詩酒談文。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無一毫之掛礙,無半點之牽纏。
也因此,他們一個道觀小小廬淒淒涼涼,觀中除了他們師徒三人相依為命外,卻是舊舊衣不嫌穢,結秋蘭以為佩的清平著。
師父又說:提鋤籃兮進山林而采藥,臨難濟人。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
也因此,常常將他們進山辛苦采摘的藥材,分文不取的接濟給了山下的貧苦之人,也常常搞得自己三餐不濟,不得不時常靠著山裏的野菜、鮮果充饑果腹。
師父還說了:修仙者骨堅秀,達道者神之最靈。判凶吉兮明通爻象,定禍福兮密察人心。書符籙,除人世之妖氛。謁飛神於帝闕,步罡氣於雷門。扣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戶,鬼泣神欽。
也因此,師父時常會接些潁州城內外的抓鬼超度之類的法事,來賺些銀兩。偶爾生意好時,他們三人的物質生活也會來個翻天覆地的大反轉。
但如今,隨著時局的不斷惡化,潁州城內外來找他們做法事的也越來越少。
清曦道人眼見著還遠沒外達到“奪天地之秀氣,采日月之精華。運陰陽而煉性,養水火以胎凝。”的兩個麵有菜色的小道童,不僅也隱隱泛起了難來。
這天,趁著兩個小道童一清早的就去了山裏,隻見這清曦道人眯起雙眼,遙望著遠方那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似乎正若有所思。
突然,前方的庭院中一株老梅樹上驚起一隻黑色的鳥兒,引得那梅枝好一陣亂顫,在空中盤旋驚叫著向著遠方飛去。
一手屈指暗暗掐算,末了,隻見這清曦子,一手捋了捋下巴上的山羊胡,臉上慢慢浮現出了笑意。
“師父,師父,是不是大師伯又來信了!”
師父的大師兄,他們的大師伯清虛子是一個胖嘟嘟的中年道人。雖說是大師兄,但光光就外貌上看來,比之師父卻要年輕上許多。若從修為上來說,自然要比師父高出許多。
師伯臉上長年掛著笑容,幾乎是個沒有脾氣的老好人。而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吃貨一枚。
他也是師父的同門師兄弟中,與師父最為親厚的一個。因著喜歡吃,自然也會每次捎帶上許多好吃的來給他們兩隻小的解饞。
師伯的道觀,是個比他們清曦觀大上許多的大道觀。但聽師父說師伯的徒弟,基本都已經出觀曆練。故此,百無聊賴中的大師伯在十年前,突然成了一座廟宇的廟祝,收了一個十分麻煩的徒弟。
據說,大師伯的這個奇怪舉動,當時還成了師門裏的一件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