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笑了:“我們倆看問題的角度不太相同。我覺得,認真的交流對雙方都是有益的,隻要不是在敷衍,這也是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整理並使之係統化的過程。比如,你問我怎樣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老實說,我真的無法給你一個具體的答複,但我大概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給你一點建議,那就是:不要以獵奇作為賺取讀者眼球的噱頭。沒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再華麗也隻配歸於‘花邊文學’,這是魯迅先生80年前就諷刺鞭撻過的。文章,如果作者不能感動自己,斷難感動讀者。莊子說過的一段話就很值得我們思考: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
“等等——”張曉雨從身邊的包裏掏出筆記本,“你再說一遍,我記下來。”
“莊子這段話嗎?不必了。”夏風笑笑說,“等我發到你的郵箱裏吧。”
“這個主意太好了。”張曉雨興奮地說,“如果還有其他精彩的語錄,一並發給我行嗎?”
“這有一點小小的困難。我從小學4年級開始記讀書筆記,到現在為止,除去技術方麵的筆記,僅和文學、哲學相關的就有厚厚兩本,總有十幾萬字吧,其中大約有近一半是名句摘錄。但問題是,這些都是手寫的,沒法發給你。這樣吧,我抽時間整理一下輸到電腦裏,每個月給你發一次,直到發完為止。不過,這些摘錄畢竟隻是我的所見所得,我建議你還是盡量自己去讀原著,這不僅可以讓你篩選出更多的名句,而且有助於加深理解。不過你要注意,千萬不可陷入隻會尋章摘句的書呆子境界,那樣可就成了蛀書蟲了。”
張曉雨心裏一動。和他談話令人愉悅而踏實,她不確定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忘年交”。自從參加工作以來,由於獨自生活在北京,她常常被寂寞的藩籬所圍繞,此刻,那種已經疏離了的、少年時代被嗬護的感覺重新被喚醒,她感覺說聲“謝謝”已經是多餘的了。她抬頭看了夏風一眼,發現他身上那種成熟男人的氣質令人崇拜。這是一個可信可敬的老師……
她在心裏偷偷地想。
夏風並沒有意識到她的這種心理活動。在他眼裏,張曉雨與大多數年輕人相比,有著比較強烈的求知欲,而這一點,恰恰是夏風特別看重的。他對時下充斥各種媒體的過度娛樂傾向,有著近乎深惡痛絕的排斥,認為這種“娛樂至死方休”的輿論氛圍是引導青少年玩物喪誌的罪魁禍首,能夠超然於這種環境之外,好學而又敬業的年輕人是值得讚許的。
但夏風不善於當麵讚揚別人。他自顧順著自己的思路,接著說道:“讀小學時,老師曾經告誡過我們:‘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學問用時方恨少’,但那時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等到理解了這些忠告,已經浪費了太多的生命。我是走過多半生的過來人了,盡管也算沒有完全虛度光陰,但也常有‘初學三年世無敵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的困惑。每個人對人生樂趣的理解可能都不盡相同,等到你把探索人生探索學問視為樂趣的時候,那麼你離‘殿堂’就不遠了。”
張曉雨靜靜地聽著,沒有插言。夏風突然覺得自己似乎在進行一次枯燥的說教,不由得自嘲地說:“我是不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老古董啊?太缺少情趣了。”
“你想得太多了,不會的。”張曉雨輕輕搖搖頭,“你就是一本書,我剛剛翻開第一頁……”
夏風承認,一個人無論如何透明,都不可能在短期內被別人全麵了解,哪怕是朋友之間,相識容易相知難,輕易得出的結論,往往是靠不住的。“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隻是年齡越大,這本書的內容就越多罷了。”
張曉雨由衷地說:“你這本書的內容太豐富,閃光點也非常多,說到向你學習,甚至不知道應該從哪兒學起。”
夏風眨了一下眼睛,搖搖頭說:“你真的不了解我。如果說我還有一些長處的話,那麼我的短處也一樣明顯。我的最大短處是不善於交際。對於經營企業來說,這幾乎是致命的劣勢。我接觸過一些30多歲的企業老板,商務運作能力非常強,在與陌生人建立關係方麵,可用遊刃有餘來形容,令我自歎不如。你一定知道木桶原理,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所謂的短板效應。不必考慮其他因素,僅我的短板就決定了,我所領銜的企業很難真正做大。”
張曉雨不認識似的看著夏風,沒想到他會如此無情地解剖自己,而且毫不做作。她有點不理解:既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以他的好學和悟性,取長補短應該不難呀。
夏風大概看出了她的疑問,苦笑著說:“我的天性如此。和業內的專家學者討論技術學術問題可以徹夜不眠,在其他方麵幾乎就是一個白癡。有些人認為我冷漠而高傲,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可以高傲的資本。人性中的一些弱點並不是想克服就能克服得了的。”
張曉雨覺得這個問題很深奧,一時理不出頭緒。還是換個話題吧,她想。“除了那本技術專著,你還發表過什麼作品嗎?”
“青少年時在報紙上發表過散文和詩詞,從事技術工作尤其是經營企業以後,發表過幾篇論文。除此之外,雖然有時也寫一點東西,但都是給自己看的,還在稿紙上或者電腦裏睡大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