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國,永安縣一處破舊的樓房。
一個周日的早晨,三樓的一處住房內,廖永菲站在窗前,臉色蒼白,眼神呆滯,目光直視遠方,似在找尋著什麼。
透過這扇不大的窗子,可以看到窗外一處別致的風景:湛藍的天空,柔和的陽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兩邊楊柳青青,鳥兒飛上枝頭,它們歡快地鳴叫著,似在歌唱這個春天的美麗。
窗外的一切正展示春天的魅力。的的確確,春歸大地,陽光和煦,風兒輕柔……,一切都那麼的美好!
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春日。
窗外風景獨好,廖永菲卻無心賞景。同時,她似乎感受不到春的溫暖,她思緒萬千,她正思索自己的悲慘人生。
她覺得自己太倒黴了,老天竟對她如此殘酷,如此不公。
廖永菲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她還有一個比她小六歲的弟弟,因此家庭負擔很重。
廖永菲的父母省吃儉用,含辛茹苦供她上了大學。在她上大二時,父親偏又得了很重的腦血栓,雖然救治及時,但終究留下病根,行動不便,以致喪失了勞動能力,最終不得不辭職在家休養。這對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生活的重擔便全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她和弟弟要讀書,她父親還要吃藥打針,因此家裏的開銷很大,日子常常是捉襟見肘。
廖永菲是個懂事的孩子,她上了大學後,便利用課餘時間打零工以貼補家用。雖然她掙錢很少,但畢竟能減輕一點家庭的重擔。
那段日子雖過的艱辛,可畢竟還能看到希望。可誰能想到天有不測風雲,等待她的命運將會是更加的多劫。
廖永菲大學畢業後,被一家私立學校聘為老師。原本想日子有了轉機,有了盼頭,那曾想她參加工作半年後竟患上了嚴重的尿毒症,這對她甚至對於她的家庭而言無疑於五雷轟頂。
廖永菲患病後不得不進行透析治療,一個月做三次透析,光費用就二三千塊,花錢是一方麵,可關鍵是病情隻能緩解而無法根治。
更糟糕的是最近她的病越來越嚴重。
她每天忍受病魔的折磨和摧殘,原本一個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女孩竟變得憔悴不堪。
更令她痛心的是談了四年的男友竟舍她而去,這讓她倍受打擊。
她的病情日益加劇,醫生建議她換腎,否則她的生命最多剩下三年。隻有做換腎手術,才能徹底根除病痛,才能挽救她的生命。
這個道理,她何嚐不明白呢?
可做換腎手術需要一大筆錢。俗話說,—分錢難倒英雄漢。這巨額的醫療費,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鴻溝,是她不可能逾越的。
做換腎手術有兩種方案:—,親人提供腎,這樣的話,費用還能少些,不過手術費加康複費最起碼也得小三十萬。二,院方提供合適的腎,那費用就高了,最少也得六七十萬。
顯然,兩種方案相比較,方案—難度稍低點,可經過醫院化驗,隻有她父親的腎與她的配型成功,而她父親本身是個重病之人,顯然,方案一不可行。那隻有方案二了,可巨大的費用就像一座不可翻越的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她絕望了,她心裏冰涼冰涼的。
好在她所在的學校的領導不錯,不但沒有辭退她,還為她進行了—次募捐。同時,校方還向媒體和慈善機構求助,以爭取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這總算讓她看到了希望。
像廖永菲這樣需要幫助的人,華夏國有很多。像這種求助信息,華夏國國民已司空習慣,甚至這裏麵還有許多虛假求助信息,目的當然是為了騙錢。因此,國民們對於捐贈沒有太大的熱情。
顯而易見,廖永菲實際上收到的捐款並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捐款總額還不足五萬,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給她捐款的人已是寥寥無幾。不過廖永菲還是很感激社會,由衷感謝那些幫助過她的人。
曾經在她內心燃起的希望之火已漸漸熄滅。
李明浩是一名海軍陸戰隊的特戰隊員,他從軍已有五年了,算一名老兵了。
李明浩和他的戰友們出國執行了一項特殊任務,耗費了半年之久,這項任務才算結束。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李明浩他們十三人終於凱旋而歸。他們將在海軍某基地宿舍作短暫的休養。不過,他們沒有固定的假期,他們隨時會接到任務,隨時會出發,常常是不管白天還是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