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鳴 第二十五章 府試(1 / 2)

遇到那老者的事情,柳昭很快便暫時埋在了心裏,這等人物,若是真的有緣,自然還能再見。

府試的時間很快就到了,跟縣試差不多的流程,不過,考試的範圍卻是更大了,而且難度自然也是提升了不少。一個水平若是剛好能過童生試的童生,除非是撞了大運,否則的話,卻是九成九無法通過府試。

柳昭計算過朝廷通過科舉取士的比例,考中童生一般不過是數十取一,而經過府試院試的篩選,童生考中秀才,已經是數百取一。

每年各府都會按期舉辦縣試府試院試,但是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秀才不過是三十到四十人左右,這還是如長寧府這般比較安定,人口密度相應較大的地方,據說一些人口不怎麼稠密的州府,一年甚至隻有二十左右的秀才名額。

而三年一次鄉試,每州也不過是取五十名左右的舉人,等到殿試的時候,也隻有百人能夠考中進士,其中還有近半隻能是同進士出身。

如此就能知道,本朝科舉是何等嚴厲,淘汰率是何等之高了。按理說,這樣的進士含金量應該很高,畢竟,三年才出一批百名左右的官員,這三年裏頭,因為年邁,獲罪或者是丁憂之類的問題離職的官員估計也在這個數字上下,如此一算,進士應該前途都挺光明的,不過,想想事情也不會這麼簡單,隻是柳昭如今礙於信息不足,難以判斷而已。

何況柳昭固然自負,但是卻真沒想過,自個能夠真的一路順風順水,簡簡單單就能連過鄉試會試殿試,成為人生贏家。科舉考試能夠一直延續下來,並且到了後來,各國的公務員考試也是沿用了一些科舉的手段,就知道這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柳昭原本在圖書館的時候,喜歡看一些史書,記得某本史書裏麵就提起過,有位公認的經學大師,到死都沒中舉,到頭來,竟是因為活得長,幾乎成了人瑞,被上頭恩賜了一個進士出身,老得快要走不動了,才得了一個翰林的官職。

免得這樣的情況,柳昭能做的也僅僅是勇猛精進,用盡所能一路向前而已。

何況,若是柳昭是孑然一身,以他的手段還有所知道的知識,他想要活得比較光鮮滋潤並不是什麼難事,就算中原混不下去,還可以遠渡海外,占山為王呢!問題是,柳昭還有另外一個牽掛,那就是秦氏。秦氏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對於柳昭來說,都是無法放手的,柳昭當日占據了這具身體,就得還了這個因果,何況,秦氏的溫柔慈愛,讓幾乎沒有嚐過這般溫情的柳昭根本割舍不下。

秦氏對於柳昭的期盼無非是讓柳昭通過科舉,出人頭地,因此,柳昭於情於理都要滿足秦氏的願望,何況,他自個也不是什麼沒有野心的人物。若是他是個安於現狀的人,當年初中畢業,就不會是跑去體檢參軍,而是跟著同鄉,背著行囊北上亦或是南下,最後大概是做一個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民工,積攢上第一桶金之後,自個做個包工頭或者是做點小生意。

他一個孤兒,在部隊裏麵沒有任何依仗,卻是一直敢打敢拚,進了軍校進修,還被選入了那個特殊的隊伍,若非後來身體受到了幾乎無法挽回的傷害,或許他已經能夠靠著自個,在軍中真正有了自個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