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冬天,西州衛這邊卻依舊井然有序,大家並不因為要繼續留在西州衛而感到沮喪,反而,他們卻是跟著秦昭嚐到了甜頭,麵對狄戎人,西州衛這邊損失不大不少,還能夠從互市中得到好處。
沒什麼人是天生的聖人,一個個無欲無求,人的本性就是趨利的,隻不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利所代表的東西不同而已。
秦昭給西州衛這些人的一方麵是上升的渠道,邊城這邊晉升相對公平,憑借的就是軍功,固然做上司的可能會冒領軍功什麼的,不過,一般也不會太嚴重,在邊城這種地方,對下屬太苛刻,還要強占下屬功勞,一點湯都不肯留的軍官也活不長,畢竟,邊城戰事太過頻繁,下頭的士卒如果不配合的話,你再多的兵法,再好的韜略,也是無用。
秦昭並不是那種能夠跟底層的士卒同甘共苦,愛兵如子的那種將領,但是,這年頭本來也沒幾個這樣的將領,但是秦昭保證了對下的公平性,該是誰的功勞,就是誰的,對下麵的士卒軍官也比較大方,不是什麼苛刻的人。
而底層的那些士卒,有那種想要做將軍,光宗耀祖想法的實際上不多,他們要的東西更加實在,無非就是金銀良田,活著退伍,回到家中帶上足夠的錢財,給家人過上好日子。
而這一點,秦昭做得同樣不錯,他不會克扣軍餉,上頭有什麼賞賜,分得也比較公平,互市所得的部分稅收,對於秦昭手底下的士卒來說,也是一份額外的收入。
而對於西州衛的軍戶來說,秦昭的存在,簡直跟救世主差不多。西州衛這邊的軍戶常常感慨自個上輩子大概是惡貫滿盈,要不然落不到這個地步。
跟邊城那邊的軍戶相比,各個衛所的軍戶苦逼得多,他們年年辛苦,卻都存不下什麼錢糧下來,狄戎人跑過來攻打一次,他們辛苦一年種出來的糧食除了少部分藏起來的,都得被狄戎人搶得精光,家中稍微值錢一點的東西也是保不住。縱然他們在逃跑的時候會攜帶一些細軟,但是這些回去之後,還得購買一定的糧食,總不能讓一家子餓死。
但是他們每年還不能破罐破摔,不努力種地了,一方麵,每年要交給衛所的糧食是固定的,另一方麵,你不好好幹,存不下錢來,回頭叫狄戎人給打劫了,一家子回去之後,沒錢買糧食,難不成喝西北風不成!
狄戎人簡直將各個衛所的軍戶當做是肥羊,年年都要過來薅一次羊毛,這些軍戶就維持在勉強能夠活下去的界限,一年到頭,連頓幹的都吃不上幾次。
秦昭來了之後,他們不僅可以跟那些商隊交換到更多的錢財,還保住了自家的糧食,又得到了額外的財源。往年的時候,那些沒錢的軍戶一家子都是直接窩在炕上以減少熱量消耗,為了省點糧食,一天恨不得隻肯吃一頓飯,畢竟,冬天太冷,幹不了什麼事,稍微一動彈,就得花費不少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