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八十二章(1 / 2)

宜陽郡主是個聰明人,某種意義上,也與現代的女性有些相似之處,因此,秦昭與宜陽郡主之間的相處非常愉快。

有個能夠跟得上自個話題,自個說一句話,那邊就能聞弦歌而知雅意的對象,那真是一件比較叫人覺得舒服的事情。宜陽郡主的綜合素質顯然超出了秦昭的心理預期。

而宜陽郡主也覺得,秦昭同樣是個各方麵都很合適的丈夫,這年頭,女性即便是再如何聰明了得,但是想要行事,未出嫁的時候,就得借著父族或者是母族的身份,出嫁之後,就得借助夫家的身份。秦昭不是那種隻需要自個的妻子唯唯諾諾,聽從自個吩咐就行的人,反而他很希望妻子有一定的主見,這也給了宜陽郡主發揮的餘地。可以說,這一點,對於宜陽郡主來說,比秦昭有什麼身份,功勳之類的更加重要。

因此,因為各自的身份還有立場,另外也是剛剛成婚,才開始了互相磨合,兩人雖說對對方還有所保留,不過,夫妻兩個都是聰明人,各自也都有各自的立場,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場政治聯姻。

晉王府那邊想要借助軍方的勢力增加自個這邊的籌碼,保證他的政治地位,不會與自家老哥一撒手,自個就被趕到封地去過苦逼的藩王生活。

而秦家這邊,卻是因為秦家在軍中沒有根基,秦昭在邊城這邊沒有其他的依靠,想要將皇家人拉進來,算是秦家向皇家某種意義上表示投誠的意思,讓皇家能夠支持秦昭在邊城的作為。

對於聖上來說,他卻是發現了邊城的弊病,哪怕沒有狄戎人那邊的問題,邊城這些年來,被將門之家把持,這也叫聖上心中難安,何況,如今又有勾結狄戎的問題,做皇帝的人,哪有不多疑的。皇家當年也是世家出身,誰真的相信世家的操守啊。對於世家來說,上頭皇帝是誰,姓什麼,那真的不重要,關鍵是要能夠保證世家的利益才行。

本朝雖說也想過不少辦法,想要削弱世家的勢力,但是老實說,這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士族早就根深蒂固,在地方上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各家暗中也蓄有私兵,隻是名義上卻是佃戶家丁什麼的,若是激起了世家的反彈,那麼說不得就要再來一次天下大亂了。

皇家能夠坐穩皇位,無非就是靠著製衡,不光是拿寒門製衡世家,老實說,寒門出身的官員,綜合素質上,真是比世家差遠了,真要是叫他們折騰,觸犯了世家的底線,那麼,保證是被花式吊打的節奏。因此,皇家卻是拿世家來製衡世家。

如今,秦家想要將手伸到軍中,那麼,他們就得在某種程度上充當馬前卒,讓聖上能夠想辦法清洗掉幾家如今顯然不算安分的將門。當然,聖上自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秦家身上。老實說,秦家也不過就是在秦昭身上下了注,失敗了,頂多也就是將事情推到秦昭身上,自個完全還能再幹幹淨淨的,繼續跟各家談笑風生。

因此,聖上卻是借助了這場聯姻,然後,將自個的觸手伸到了邊城。

這年頭消息流通不方便,秦昭這邊成親,定了宜陽郡主的事情,邊城這邊也才知道不久,但是誰也沒想到,那邊才訂了親,這邊人就直接過來了,而且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竟然不是讓宜陽郡主到邊城來完婚,而是在京中,就由秦家的人代為拜了堂,直接就將人送到邊城來了。

這樣的情況,叫許多人都覺得心中不安。宜陽郡主其實不重要,當今聖上兄弟足有十幾個,郡主加起來也有個二三十個,一個單純的郡主,根本翻不出什麼風浪來。哪怕宜陽郡主是晉王之女,也是一樣。

但是,問題是,這門婚事卻是聖上親自賜婚,而且趕得這麼急,大家自然不會覺得是不是其中有什麼陰私問題,若真有這類的問題,秦家也不是吃素的,願意吃這個啞巴虧,因此,這裏頭肯定有聖上的想法在其中,頓時,許多心中有鬼的人難免開始多想起來。

宜陽郡主到達邊城之後,真要論起品級來,整個邊城還真找不出比宜陽郡主大的,最重要的是,這邊哪怕是盧明遠家中,主持內宅的也不過是個侍妾,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盧明遠的妻子父母還有年紀比較小的兒女都留在京城呢!其他官員也是差不多,他們身邊的多半是侍妾,雖說也能當半個家,但是,在身份上比起宜陽郡主這就差得遠了,因此,哪怕是想讓自家侍妾上門拜見,都沒個好理由,畢竟,誰家用小妾跟人家主母交際啊,這不是平白得罪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