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山,位於蜀都一百多公裏外,整個山脈海拔三千多米,這裏風景秀麗,山勢陡峭,四季過往的遊客絡繹不絕,在太清山半山腰處有一座道觀,隻見道觀大門口牌麵上寫著太清觀三個字樣,整座道觀不大但也不小,觀內以五座大殿為主體,偏殿樓閣相連,正中的大殿修的最為氣勢磅礴。
這天以往依靠地理優勢來太清觀進香的遊客很多現在卻關閉道觀大門,謝絕遊客,觀內正中大殿內,隻見靜靜的擺著一副棺材,一個一身身著黑色道袍二十五六歲的青年神色默然的站在大殿三清道祖塑像下,他的旁邊站著一位白發滄桑的灰袍老道士,棺材兩側各站著兩名也是身穿黑袍的道士,三男一女,看起年齡也非常年輕,最小的才隻有十五六歲,最大的也就二十三四歲。
“師侄,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你切莫過多哀傷,好好地完成你師傅的囑托,管理好這座傳承已有幾百年的太清觀!”
老道士率先開口對著身邊那位黑袍道士說道。
“多謝葉師叔開導,你放心,我一定會帶著師弟師妹們好好將太清觀發揚光大,絕不辜負師傅的囑托!”
聽到自己眼前這位年輕的師侄說道,老道士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開口道:“好了,那我就先走了!”
“我送送葉師叔!”
年輕道士聽後沒做挽留,隻是禮貌的將老道士送走。
送走老道士,再回到大殿,看著四位師弟師妹看著自己的眼神,自己昨日已經病重的師傅把自己叫到麵前在葉師叔見證以及四位師弟師妹注視下接掌太清觀觀主一職,成為太清觀第三十六代觀主,蘇小尋首次感覺到自己肩上責任沉甸甸的,近身走到年齡最小的師弟麵前用眼神一一鼓勵了一番。
自己眼前這四位師弟師妹和自己一樣也是從小生長在觀內,被師傅一手撫養長大,除了師妹蘇小葉是師傅親生女兒外,其餘包括蘇小尋在內都是師傅機緣巧合下收養的,所以自己五人都是跟著師傅姓,按照年齡長幼順序分別叫做蘇小尋、蘇小葉、蘇小凡、蘇小峰、蘇小九。
“好了,師弟師妹們,你們不要太難過了,我們接下來抓緊將師傅安葬好,將太清觀管理好,不讓逝去的師傅還替我們操心。”
聽到蘇小尋話語後,其餘四人紛紛點了點頭,最小的蘇小九也停止了哭泣,於是四人忙活了半天還雇傭了幾個人將師傅用太清觀獨有的傳統儀式安葬在太清觀曆代師祖們都安葬的後山一處山坳中,忙完這些已經是傍晚時分。
回到觀內,蘇小尋略顯疲憊,看著身後的幾位師弟師妹跟自己也是一樣,於是就簡簡單單的吃了個晚飯歇息去,按照規矩自己搬到了師傅居住的房間裏,看著房內整齊幹淨的擺設,蘇小尋不禁又想起師傅的麵孔,隻是現在已經是物是人非,沉默後蘇小尋走到房間一處,撩撥開外麵的時鍾後麵是一個鑲坎在牆內的暗格,掏出自己身上的鑰匙將其打開,裏麵靜靜擺放著一個紫檀盒子,這是自己師傅私下裏對自己的交代,這盒子是曆代太清觀觀主才掌握的,聽師傅口氣說著裏麵關乎著修道之機,盡管作為現代人的蘇小尋對此有些不相信,自己隻是將現在的修道當做一種精神信仰,對那些傳說神話小說裏說的修道後會有各種各樣的神通法術,蘇小尋現在會嗤之以鼻,不過曆代師祖們的堅持也讓他不好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