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總是艱難的。大學畢業的兩個人發現僅憑一腔熱血,根本無法在他鄉,特別是這個物價極高的,競爭非常大的城市養活自己。
剛畢業的孟斐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固定收入,隻能靠在劇組打雜,跑龍套掙得一點點微薄的工資。馮洲要稍微好一點,他憑借他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在首都還算排的上號的大學文憑找到了一份工作——當程序員,一個月大概能掙5000多的樣子,聽上去不錯,但是扣除房租水電之後就所剩無幾了。
兩個人一番合計之後,打算放棄在公寓裏租住的小套間,搬去離馮洲公司稍微近點的市區。你問這倆人窮的響叮當,怎麼還越搬越靠近市區?難道不應該往燕郊搬嗎?
因為他們選擇了去地下室住。地下室當然環境不會太好,房間裏曬不到太陽,終年有種黴臭味,衣服總是會過很久才能幹……缺點數不盡。但是唯一的好處是,房價能便宜點,而且離馮洲的公司會近一點。
在首都這個地方,堵車是無法避免的。以前網上有句話調侃堵車的“盛況”,就說北京的上班高峰期是早六點到晚十二點,足以證明交通的不方便。馮洲真是感覺有時候上班和西天取經一樣。
在最初一段時間馮洲都是這個“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後來孟斐簽了公司,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是離她的夢想還差得遠,說實在一點,連滿足日常生活要求都還要差點。常常是沒有戲拍的,一般一個月能出工幾次就是不錯了。沒有戲拍的時候,就沒有收入。
畢竟兩個人隻是“兄妹”關係,馮洲對孟斐好,但是孟不能就這樣幹坐著,在家裏等馮州,等他下班。
孟斐也拚命的為了留在這個城市作出努力。
沒過多久孟斐就給自己找了一件事來做——投稿寫文章。孟斐其實是沒有想過靠這個辦法掙錢的,她本來是打算去打點零工,類似於當售樓小姐之類,或者是發傳單,這份工作還是孟斐的朋友,一個中文係畢業的高中同學告訴她的。
因為孟斐職業的原因,不開工的時候公司管都不管你,要有工作的時候就要求藝人馬上到位,不管有沒有急事,有什麼急事。她之前的一個兼職就是這樣沒有了的。
當時是周末,她在便利店打工,本來都好好的,結果經紀人突然打電話通知她馬上去工作,她不得不翹班。一次兩次還好,這種事情多了是沒有老板會雇傭的,孟斐光榮下崗。
給雜誌投稿是一個不錯的工作。工作時間自由,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而且孟斐以前語文很好,她的文章經常被老師拿去當範文複印給年級的同學學習。孟斐自己也喜歡搞一些寫作,自娛自樂。
這個兼職就這樣做了起來。
馮州一直忘不了那天,晚上回到家裏,剛打開門,孟斐跳出來,大叫一聲,“我的稿子被采用啦!”
當時孟斐還計劃要請馮州出去大吃一頓,說是起碼都要吃一頓正宗北京烤鴨,把馮州笑的夠嗆。
在他“節約用錢,存錢交房租”為由,又生動形象的描述了一下房東滿臉橫肉的樣子後,孟斐才消停了下來。
孟斐的散文寫的很好,她用筆清新,行文不拖遝,她筆下的首都有種超脫俗世的美。但她也寫短篇,往往以職場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和散文裏不一樣的,更為真實的世界,充滿各種矛盾,具有可讀性。